“回娘娘,廠子裡很好,一日三餐,不用挨餓,還能掙錢,族人們都感念娘娘的好呢。”
“逼著他們認字,他們不會埋怨本宮吧?”
“這是娘娘的恩賜,他們感激還來不及呢,哪裡會埋怨?”
張薔也不在意族人的態度,她說:“不識字就沒機會,阿文哥,現在有個去南京的機會,你跟阿泉一樣,是本宮最信任的人,又識文斷字,本宮決定派你去……”
張邦文驚訝得合不攏嘴,他在莊子裡乾得好好的,怎麼突然要去南京?
“是這樣,”張薔說,“本宮決定,在南京那邊再建一個肥皂廠,派你去做技術指導,每月工資五十兩,年終還有一筆獎金。”
張泉也在旁邊說:“你不是一直想把嫂子和侄兒接出來麼,這次去南京,你可以帶上他們一起去,吃住在工廠裡,不用你花錢。”
這麼好的條件,張邦文心裡已是千肯萬肯,嘴上還是擔憂地問:“我走了,識字班怎麼辦?誰來教?”
張薔說:“阿文哥放心,本宮決定在莊子裡辦一所學校,請先生來教莊子裡的孩子們識字,晚上繼續辦識字班,讓年輕人識字。”
原來一切都安排好了,張邦文想到煙花三月下楊州,想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恨不得馬上動身。
可是還不行,他得學會整套生產流程的操作,幾個關鍵節點的關鍵配方,要牢牢記在心中,不可訴諸於文字。
還要帶幾個助手在身邊,有些具體的工作,不可假手於外人,隻能從族人中挑選。
他挑的,是頭腦靈活,又肯學習的四個族侄。
聽說去做助手,每月也有十兩銀子的工資,這一下,不用張薔逼迫,莊子上年輕人讀書識字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下班後,不用三催四請,紛紛湧到識字班學習,希望下一次,機會也能砸到自己頭上。
張邦文還要回村子裡接妻兒,張薔見他抽不開身,就請了胡定海,去張家村接來了他的妻兒。
等到一切準備妥當,已經是四月底,俞致和親自陪著張邦文的技術團隊,回了南京。
陳懋齡幾人,見胡定海通過劉鳴謙搭上了皇三子,並且短短一個月,就接了兩單生意,羨慕得不得了,往福吉店喝茶的次數,也更多了。
這一日,糧食商人陳懋齡,又來福吉店喝茶,聽劉鳴謙說,裕妃性娘娘準備在莊子裡辦一間私塾,要請教書先生。
陳懋齡心裡一動,忙問道:“三皇子還不到兩歲,娘娘就要請先生啦?”
“沒有皇上的同意,誰敢教三皇子?”劉鳴謙忙打斷他的話,解釋道,“娘娘是要讓村子裡的孩子們讀書識字呢,聽說,晚上還要辦識字班,教年輕人識字。
不管是莊子裡的佃戶,還是廠子裡的工人、匠人、護衛的軍士,隻要願意識字,都可以到識字班學習。”
儘管二樓隻有兩個人,陳懋林還是四下裡看了看,壓低聲音問:“大禮,你說,娘娘這是不是,在為三皇子……”
後麵的話不好說出來,劉鳴謙知道他想問的是:娘娘這是不是在為三皇子培養班底?
喜歡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