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範景文的寶貝_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17章 範景文的寶貝(1 / 1)

過了幾日,《明報》上就刊登了一篇《紅薯暖棚育秧技術》,作者是陳子龍和張岱。

另外,還登載了一篇新聞,說是天子和太後,對陳張二人的文章很滿意,賞賜了每人一套宮製的文房四寶。

範景文在莊子裡帶回來幾隻紅薯,舍不得吃,埋在一隻木盆裡,上麵蓋土,放在臥室的南窗下,跟養花一樣精心澆水。

臥室裡燒著炭火,十分溫暖,陽光透過紙糊的窗棱照進來,沒幾日,竟然發出了綠芽。

範景文開心得,每日一下值,就圍著那盆紅薯苗看,見它日日生長,比看見桃李花開還高興,搓著手與夫人商量,要拔了院子裡,夫人種的海棠花,改種紅薯。

夫人很不高興:“妾身看你是魔怔了,日日對著它看,你乾脆抱著它睡好啦,你要是敢拔妾身的海棠花,就抱著你的紅薯去書房睡……”

範景文忙拿出一張報紙,遞到夫人麵前:“夫人息怒,咱們剛回京,你也應該出去走動走動,你看看,這是懿安太後在西苑種紅薯的報道。

據說京城的夫人圈子,都流行在花園裡種兩壟,夏天吃嫩葉,秋天還能收獲好多薯仔呢……”

夫人接過報紙看了看,妥協道:“要種,你也種到花園裡去,不準拔妾身的海棠花!”

範景文將這件事,寫成了一篇充滿生活情趣的小品文,發到《明報》副刊上,引得京城官員們紛紛跟風,同事之間聊天,要是沒有養一盆紅薯苗,都不好意思湊上前答話。

京城的紅薯價格,一下子飆升到五百文一斤,還有價無市。

害得那些去年在花園裡種了紅薯的夫人們,直後悔嘴太饞,將收獲的紅薯都吃光了,要不然,今年用來送人,多有麵子!

張之極和徐永禎、郭培民等勳貴,卻趁機發了一筆小財,他們去年種在莊子裡的紅薯,收得多,還沒被吃完,除了留種,都拿出來賣了。

緊接著,一位叫宋應星的商學院舉子,又在《明報》上發了一篇如何種植土豆的文章,同樣得到了太後賞賜的一套文房四寶。

京城裡又掀起了一陣土豆熱,因為土豆苗的嫩葉,不像紅薯苗那樣可以做菜,官員們對土豆的興趣,遠沒有對紅薯那樣高。

今年的新作物,根本解決不了眼前的饑慌,張薔的禦案上,擺滿了各地隱衛從各地發回來的災害報告。

在陝北賑災的吳牲和幾位禦史,不停地發回折子求援。

說戶部撥的十萬兩賑災銀,加上太後撥的十萬兩內帑,早在去年年年前,就全部用於購買糧食,在各地開設粥廠,救濟災民。

今年開春以來,全靠各地商人運來的糧食勉強支撐,隨著今年的旱災加劇,雙倍的鹽引,已經吸引不了商人,當地的糧價,已經漲到高過了雙倍鹽引的價格。

朝廷沒有現銀,已經很難用鹽引買到糧食了,急需朝廷撥款……

還有一封陝西督糧參政洪承疇發回來的奏折,說是各府縣的太平倉,因為賑災和補發邊軍糧草,存糧已消耗大半,為保證邊軍糧草供應,建議停止賑軍……

糧食……糧食……

張薔撫著額,十分頭痛,後世的大糧倉,遼東在後金手裡,中原大地去年遭受小規模旱災,今年的夏糧還沒收獲。

江南的土地,八成用來種棉花和桑樹,糧食還要靠湖廣運過去。

大明唯一能依靠的,是荊湖地區,以這個時代的交通條件,要從荊湖地區往陝西運糧,損耗比運到的還多。

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倒是有糧,但那巴掌大的地方,能養活多少人?何況,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陝北那地方,在後世的良種、新作物、先進的種植技術,的加持下,也還是吃不飽飯,無他,缺水,十年九旱,簡直不適合人類生存!

移民就粟?河內凶,則以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

孟子都說這是五十步笑百步,萬一管理不好,引起災民暴動,不是弄巧成拙?

這時代,也無法進口糧食……

左思右想不得法,張薔就習慣性地想擼一下阿寶,伸手往旁邊一摸,阿寶不在。

這阿寶,準是又守著平安去了,張薔隻好端起杯子喝茶,卻見阿寶從門外進來,嘴裡叼著一條魚。

“阿寶,你又去禦膳房偷魚了?”張薔皺著眉頭,揮手道,“快去院子裡吃,彆把本宮的辦公室弄得滿是腥臭味……”

阿寶不滿地唔了一聲,用圓圓的藍眼睛瞪了她一眼,叼著魚轉身出去了。

“記得擦嘴……”張薔叮囑道,“最好能漱漱口!”

魚……魚……魚!

張薔興奮地站起來,忍不住在公廳裡轉圈,大明有漫長的海岸線,陸地受災,應該向大海要食物啊!

這時代的海水,沒有汙染,海裡的魚蝦,藻類,也可裹腹啊。

一個想法,逐漸在張薔的腦子裡形成,她揚聲朝門外吩咐道:“法容,通知顧問團成員,未時一刻,到東廂會議室開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穿書末世要擺爛,我不乾了! 雲淡風輕的閒魚美人 荒島求生之我的入職考試 展昭傳奇 無職法師 宿舍求生,請活下去! 鳴佐不作為,我和斑爺給打個樣 被異國大佬強勢寵,敢跑,親哭你 野蠻纏綿 三角洲:說好去猛攻,花來什麼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