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賢拍手道:“這倒是個巧法子,比三眼銃可強多了。”
神機營以前使用的三眼銃,臨陣時隻能放三槍,然後隻能掄起來當鐵棍子使。
張薔想起前世在電視上看到,有一款手槍,開槍時,也是將槍身側開,以避開後座力對人的影響。
沒想到在十七世紀的大明,工匠們就想到了這個法子,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覷!
“這個改良後的虎蹲炮,目前生產了多少門?”張薔想,要是能武裝一支兩千人的騎兵隊,應該能與後金對陣了吧。
“這個炮隻生產了兩百門,”倪元璐,“它比火槍更耗材料……”
張薔明白了,還是原材料不足的問題。
之後,一行人又參觀了大大小小的火炮樣品,有笨重的城防炮,有帶輪子的野戰炮,還有小巧的虎蹲炮,無一不是因為缺乏原材料,無法量產。
內監的兵杖局,與火器局在同一個廠區,兩家既有合作又有競爭,張薔無意將他們合並,競爭的狀態更有利於推進技術進步。
兵杖局的曹賓,已經成了火藥專家,將張薔寫出來,托法安轉交給他的幾個火藥配方,反複實驗,也試製出了成品。
火器局的試驗場上,張薔幾人坐在高台上,曹賓站在旁邊,為他們做講解。
場地上轟地一聲響,發射了一架一窩蜂,曹賓道:“這是用新配方火藥發射的一窩蜂,比原來的配方,足足遠了五十步,兩百步以內,能射穿綿羊的身體……”
張維賢和袁可立聞言,都站了起來,兩百步以上,說明在戰場上,敵人的弓箭,跟本傷不到我軍,就算後金巴呀喇射出的重箭,也隻有七八十步。
這就很厲害了。
張薔想了想,對畢懋康道:“畢大人,這個一窩蜂,比較笨重,適用於兩軍對壘,能不能改進一下,製造一種單兵手持的火箭發射器?
這種發射器不需要精鋼,普通生鐵就能打造,每次能發射兩三支火箭,也比拉弓射箭強啊。”
畢懋康聽了,眼睛一亮,一拍腦門道:“哎呀,臣怎麼沒想到呢?下來就試試!”
接下來實驗的,是曹賓說的新式雷天雷,曹賓道:“舊款的雷天雷,為了達到燃燒的效果,必須填裝較多三斤到五斤的火藥,憑人力投擲,距離始終有限,所以陝西洪巡撫攻打山寨的時候,要用投石機拋投……
新式的震天雷,更添加上了特殊材料,減輕了重量,爆炸威力卻更大……”
正說著,下麵的試驗人員已經將震天雷投了出去,隻聽轟地一聲,遠處的場地上閃出一團炙熱的火光,周圍的砂石樹木,被掀上了天空,然後又雨點似地落下來。
張維賢和袁可立,都吃驚地張大了嘴巴,張維賢下意識地問道:“這……曹公公,你添加了什麼東西?這麼厲害?”
曹賓望望太後,低頭笑咪咪地答道:“國公爺,這個……咱家可不能告訴你,這是軍事機密。”
早在三年前,大明就製定了保密條例,張維賢知道自己失言,嗬嗬一笑,挽尊道:“老夫失言……失言……哈哈哈,這是太高興了!”
張薔卻知道,曹賓已經成功地從生產肥皂的廢水中,提取出硝酸甘油,並將它應用在震天雷中。
再改進一下,是不是能製造出黃色炸藥?有了黃色炸藥,開礦、修路不就更快了?
穿越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當代人少走許多彎路,這就是她的優勢啊,是她對抗“我大清”、鎮壓流民起義、帶領大明度過小冰河時期的的依仗……
火槍的產能雖然跟不上,火藥研製的技術進步,卻給了她希望,這一趟調研,沒有白來。
時近中午,倪元璐在招待所設宴,款待太後一行。
“這個招待所,是請城投集團的施工隊,按集團旗下的酒店規格建造的,”倪元璐驕傲地對幾人道,“用了許多新材料,太後、閣老和國公爺,這邊請……”
果然,張維賢和袁可立,對酒店裡的豪華設施,歎為觀止,連午飯也不吃了,要先參觀酒店。
張薔是單獨用餐,餐後,她單獨召見了曹賓,這位內書堂出身的兵杖局管事太監,已經成為一位頂級的火藥專家。
雖然有了保密條例,大明讀書人的保密意識,還是很差,因為他們崇尚“立德、立功、立言”,喜歡寫書傳之後世,對於火藥配方這種頂級機密的保管,張薔更相信太監。
“乾得不錯!”張薔特意給他賜了坐,嚇得曹賓隻敢擱半個屁股凳子上,太監是皇家的奴才,何況在太後麵前,就沒有坐著的道理,能站著回話,已經是太後的恩典。
曹賓忙起身恭敬地回道:“太後謬讚,奴才能研製出黑火藥裡的添加劑,還是得了法安大師的指點,大師給咱家的冊子上,步驟和用量,都記錄得很清楚,奴才隻是照著上麵的法子,做出來而已,不敢居功。”
原來,曹賓隻以為他製作出來的東西,是黑火藥裡的添加劑,張薔道:“本宮記得,兵杖局原來的火藥,是一硫二硝三木炭,後來,減少木炭,加大了硝石的用量,威力就更強了一些,是不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