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祖大壽,與薩哈璘在三岔河兩邊對峙了幾天,可把前線的祖大弼害苦了。
祖大弼的前鋒部隊兩千人,隻帶了三日的糧草,還沒過渾河,大軍就斷糧了,隻好停止前進,等待糧草。
此時的遼河平原,人煙稀少,漢人要麼被老酋殺了,要麼逃到海島上去了,有人煙的地方,都是後金人占領的漢人村子,抓捕漢人來為他們種地。
皇太極四年前入關,慘敗而回,並沒有抓到多少漢人,後金貴族跑馬圈地的地方雖然廣大,卻沒人種地,隻能用來放馬。
祖大弼派出的斥候,在周圍五十裡範圍內,隻找到一個村子,村子裡一個後金人,看管著十幾名漢人婦孺,種了百十畝地。
沒得說,十二名斥候衝進村子,綁了後金人,搶到三頭牛,一匹馬,五十多隻羊,和十幾袋糧食,三袋小麥,十袋高粱。
據說,高粱是牛馬的口糧,三袋小麥,就是十七名婦孺過冬的糧食,加上地裡的野菜、河裡捕的魚,餓不死就行。
地裡的收成,全都上交給城裡的主子了。
祖大弼殺了牛,宰了羊,煮了高粱飯,也隻夠大軍吃一餐的,將三袋小麥,留給了十幾名婦孺,她們家的青壯,不是被殺了,就是抓去做苦役,生死不知。
沒辦法,隻好學婦孺們,到水泡子裡捉魚,打傻麅子。
堅持了三天,眼看糧草還沒到,祖大弼坐不住了,他麵臨兩個選擇,一是前進,一路搶劫後金人的村子來籌集糧草,一是後撤,接應後麵的大部隊。
祖大弼當然地選擇了後者,他直覺大哥出了事,不然早趕上來了,於是,他率軍撤了回來。
多虧了薩哈璘的那隻海東青,有它在空中盤旋,簡直是現成的帶路黨,三天後,祖大壽準確地找到了兩軍對峙的地方。
海東青發出尖利的鳴叫,地上,兩支騎兵隊伍,展開了慘烈的對衝,明軍仗著火槍、震天雷,給後金軍造成巨大的傷亡。
後金人憑著一股悍不畏死的野蠻之氣,用重箭和彎刀,收割了不少明軍將士的生命。
祖大壽瞅準時機,趕緊派遣大隊騎兵蹚水過河支援。
薩哈璘想來攔截,奈何被祖大弼纏住,眼睜睜地看著明軍大部隊過了河,一上岸就向他們衝來。
薩哈璘眼看不敵,打一聲呼哨,帶著隊伍撒丫子跑了。
祖大壽沒有追趕,過河後,將那綁來的後金人拉過來問話,那蠻子卻十分硬氣,任憑刀砍鞭打,隻瞪著仇恨的雙眼,不停地罵“明狗”,其他什麼也不說。
“真真是笑話!”祖大壽氣得大罵,“他們從老林子裡出來,搶了大明的村子,我漢人搶回來有什麼錯?他還這麼大的氣性,殺了他!”
當即整頓大軍,用這蠻子的腦袋,祭了旗,拔營東進。
遼陽是大明遼東都司所在地,從廣寧中左屯衛到遼東都司,有一條驛道,如今這條驛道,已經被荒草覆蓋,完全看不到原來的樣子,隻能憑借驛道邊碩果緊存的大樹,來指引方向。
到達遼河的時候,已經過了冬至,河水被凍得結結實實,祖大壽率軍長驅直入,直抵遼陽城下。
遼陽城裡的李永芳,做夢也想不到,短短幾年,明金之間的戰力,逆轉的如此之快。
他在萬曆四十六年,撫順之戰時投降後金,老酋努爾哈赤千金買馬骨,給予他極高的優待,不僅授於他三等副將的官職,還將阿巴泰之女(前文說是老酋之女,是作者失誤,此處更正,請寶子們原諒),嫁給了他,更讓他掌管後金的情報工作。
自從範文程在北京被抓,引起大明警覺,李永芳再也無法向大明內地派出奸細,範文程在大明生死不明,大明的報紙上說,他歸順了大明,將手下的情報人員,全部上交給了大明朝廷。
這次事件,嚴重動搖了後金人對漢人的信任,連他這個後金的女婿,也受到牽連,皇太極並不信任他,將他從沈陽調來遼陽守城。
半個月前,代善派遣五阿哥巴喇瑪,率十個牛錄的人馬,前來協助他守城,這是擺明了不信任他,要派自己人來守城。
問題是,巴喇瑪的大軍,連人帶馬近五千人,全部要他解決糧草問題。
他是漢人,手下的軍士以前是衛所兵,駐守遼陽以來,他讓軍士和他們的家屬,去城外的田野裡開荒種糧,收獲六成上交,四成歸軍戶養家糊口。
為了表達忠心,他還要上交一部分給皇太極,老丈人阿巴泰那裡,也得孝敬一點,如今城裡積存的糧食,勉強夠他的大軍吃到明年夏天。
巴喇瑪的大軍一來,他隻得從牙縫裡,擠出一點糧草給他,沒辦法,大貝勒代善,是他惹不起的角色。
更讓人沮喪的是,皇太極率軍南下打草穀的時候,不帶他一起玩,現在大軍北撤,莽古爾泰又駐進了遼陽城。
說是奉汗王令,來協助他守城,他嚴重懷疑,莽古爾泰就是率軍來他這裡就食的,不然,遼陽下麵還有鞍山、海州,莽古爾泰怎麼不去那裡駐守?
很簡單,因為那兩處沒有糧食。
饑餓的莽古爾泰大軍,進城以後,連漢人軍戶也搶,激起漢軍士兵的反抗,眼看著雙方就要火拚。
李永芳沒辦法,一麵派人去沈陽,向皇太極說明情況,請求將莽古爾泰的部隊,調到彆處,一麵分出部分糧食,安撫住莽古爾泰。
去沈陽的信使還沒有回來,祖大壽的大軍,已經越過遼河,離遼陽隻有三十裡地了。
李永芳趕緊找莽古爾泰和巴喇瑪來商議,要派一支騎兵,出城攔截祖大壽。
莽古爾泰以大軍剛撤回來,需要休整為由,拒絕派兵,李永芳隻得派出一千人的騎兵,交給巴喇瑪統領,出城攔截明軍。
他自己則趕緊整頓軍伍,加強城牆上的防守力量。
遼陽城牆上,也有一門明軍留下的紅夷大炮,李永芳一來,就讓工匠修複了大炮,還鑄了十幾枚實心鐵球,現在,這門大炮的炮彈,能打出三裡路遠,成為李永芳最大的依仗。
巴喇瑪出城不到兩個時辰,就狼狽地逃了回來。
喜歡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