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餘三國的領導者倒是想克服困難援兵,但是他們國內士兵子民都對援助齊國都很無感。
一是他們覺得確實是齊國多事挨打活該。
在他們心裡趙國國君的形象就很光正偉岸,真沒必要汙蔑比趙國弱小的齊國。
都主張人家兩國之間的事,咱彆摻和,要不然下一個挨打的就是自己。
二是這種時候一般受罪的都是貴族階級,老百姓隻要投降就安穩的啦。
之前給趙國那些城池裡的百姓過得有多好,他們都是羨慕的。
自己惹出的事自己平,憑啥要犧牲自家的娃子給彆人打仗。
齊國給的好處又不分給自己家,一不小心就是丟命的事。
還有城中爆出來的那些官員的肮臟事,讓人聽著就頭皮發麻,受害者鳴冤後不明不白死掉。
群情激憤,上位者不得不重視。
處理這些事的時候,派兵之心不死,沒想到他們王上想要派出去領兵的大將直接後宅起火……
等再次騰出手來時,齊國前線已經全麵戰敗,龍大將軍占領七城,休整過後繼續向齊國王都推進。
趙國這些年培養的人才不少,占領過後就由他們過去接管,第一步就是讓老百姓發泄。
有冤屈的皆可抱上來,有不少走投無路被迫害的人家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前去。
在他們告發,查證核實無誤後,不管凶手之前是多大的官,家裡有多深厚的背景。
通通推到菜市口砍頭,本就向著趙國的心更加偏,他們才不管頂上坐著的是誰。
他們都想要一個能帶著他們吃飽,能為他們做主的王,不管這個王是姓齊還是姓秦。
“大人,我有冤屈!”
“我知道他,可憐啊,一家子隻剩他一個了。”
“大人,我們以後是不是也可以種那什麼玉米棒子?”
“大家安靜,有冤屈的到這邊來,由王先生為你們記錄。
大家放心,從今以後大家就是趙國人,我們趙國人有的都會有。”
“哈哈,趙王萬歲,老子以後就是趙國人!”
不少潰散逃跑的齊國士兵聽到老鄉們的消息後,紛紛從隱藏的山林石洞中走出來。
他們自發到官府衙門門前,扔下甲胄和兵器,縣官自然一臉欣喜的接納他們。
並關心他們這些天過得怎麼樣,讓人打水給他們沐浴供給飯食……
當然這些都是做給普通百姓看的,讓他們知道趙國的態度。
這些降兵暗中都有人監視,他們跑到明處來,總比躲在山林中好掌控,一旦有異動,必死無疑。
能派出來的都是打敗萬千學子的選手,這是他們的機會自然會牢牢抓住。
使儘渾身解數,七城很快就穩定下來,那些無惡不作的官員和有靠山的富商全都處死。
出發前秦玄錚就給他們規劃可以動用數額,那些錢可以用來邀買人心,也可以留歸己自用。
話雖這麼說,但都擔心身邊就有王上的眼睛盯著,所以這些錢全都花在正處。
剩下的全部運往王都,無主的土地今後都要用來封賞給有功將士,若還有剩餘才會給那些沒地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