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去見見大伯,你們沒出去嗎?”
“你嫂子下午要出去,我還得出工,這幾天地裡的活比較忙。”
農村就是這樣,分個農忙和農閒,一旦到了搶收搶種的季節,就得拚死的乾,好在秋糧已經種下去了,這幾天正在澆水。
大伯看到他,吧嗒著煙袋鍋子,半晌沒說話,
“我聽大山哥說了,你跟書記的壓力不小,這蘑菇算是經濟作物,雖然咱們沒有賠錢,可不能保證彆人也不賠,”
先不說能不能種好,如果賣不出去,可就爛在手裡了,那就血本無歸呀。
“是啊,我們也是擔心這一點,現在參加種植的已經有三個村子了,前些日子,咱們擴大了兩個棚子,隔壁也擴大了,好在一部分曬成乾的,倒也能賣完,這要是在全公社推廣,賣不出去咋辦,又不能當飯吃。”
這個年代,糧食才是最金貴的。
“這樣吧,下午我陪你去一趟公社,有些話必須說透了,經濟作物也不光這一種,”
大伯聽了他的話,立刻笑著說好,不管啥事,隻要小明出手,沒有解決不了的。
他連飯都不想吃了,拉著周明去找了書記,三人一起去了公社,書記剛端了飯碗,一見他們,也顧不上吃了,
“小周來了,是不是曹縣那邊還有事?”
“不是不是,那邊的事已經解決了,”
黃亮天天被監督著勞動,就是有了壞點子,也沒辦法施展。
大伯不知此事,疑惑的看著他,
“一樁小事,先說正事吧。”
“你們是不是要談蘑菇的事,老周啊,你終於想通了?”
張書記也是個聰明人,她是知道內情的,蘑菇種植就是周明幫著搞的,如果要全麵推廣,肯定也離不開他。
“是啊,我一回村,就聽說了這件事,我們隊長正在發愁呢。”
哦,書記看了一眼大伯,難道他還沒想通嗎?
周明有話就直說了,他仔細地分析了這件事的利弊,
“書記,這種經濟作物不適合作為典型來推廣,您想啊,國家政策是啥?是不是以糧為綱,這萬一哪個村沒控製住,一個勁地擴大,耽誤了上交公糧,這個責任擔不起啊。”
一聽此話,書記驚出了一身冷汗,小周說的對,自己光想著改變窮困麵貌,怎麼忘了大事,公糧可是國家的命脈呀,差點犯了政治錯誤。
“您替他們著急,我能理解,可大方向不能錯,其實,我這次來也想跟您說件事。”
書記連忙看向了他,
“經濟作物不光有蘑菇,還有一種也不錯,那就是粉條,咱們這裡適合種植土豆,尤其是山區,
如果進行二次加工,也能掙到錢,雖然不像蘑菇那麼快,可一旦形成規模,可比蘑菇更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