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街坊們紛紛七嘴八舌地說道起來,這家的這個誰誰誰,那家的那個誰誰誰,光他們提到的就有十幾個。
蕭麥心想,手裡麵厚厚的一遝檔案,不會都是類似的失蹤案吧?
另外,雖然官府很不負責任,但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案子不好查,硬查的話,也容易搞出冤假錯案。
光蕭麥以前念書時,就讀到過一些案例,負責失蹤案的警察很負責,問題是“負責”過頭了,屍體還沒找到,就先把犯人抓捕歸案。結果把犯人槍斃之後,死者竟自己回來了,理由是跟丈夫鬨矛盾,不想回來。
所以,無論如何,在正式偵破之前,得先把屍體找回來。
“怎麼找呢?”
蕭麥沉吟片刻,忽然靈光一現。
“各位反映的情況,我已經記下來了。你們誰知道,牛三兒家住哪裡?”
胡老爹一聽此話,立馬問道:“捕頭莫不是要提審牛三兒?可他已經死了啊。”
“這個您不必管,我自有偵查方向。”
“我知道,我帶捕頭去!”胡老爹自告奮勇。
“有勞了。”
古人沒有特彆多的娛樂方式,所以遠比今人更喜歡看熱鬨。
蕭麥隻讓胡老爹一人陪同,但自告奮勇跟過來的,足足有七八個人。
一行人來到牛三兒家,隻見門前掛著白幡挽聯,地上還飄著白紙裁剪成的方孔錢,一陣風吹來,就吹得紙錢跟雪片一般飛舞。
見此情景,胡老爹一拍大腿:“該!真活該!讓你殺人害命,讓你作惡多端!”
聖人常講仁恕之道,認為隻有寬恕才能真正放下。
胡老爹肯定不認同這句話,見牛三兒被打死,他感到了兩年內從未有過的快活。
人之所以不敢輕易傷害他人,根本原因是怕被報複;出現“報複”行為,則是因為人有仇恨之心。
試想一下,假如人類沒有了仇恨,人人都可以隨意傷害他人而不受任何報複,世界還能平穩地運行下去嗎?
仇恨,是延續人類文明的必需品。
但話又說回來,冤冤相報何時了?完全不講仁恕,人人挾私報複,仇恨永無止境,天下也會亂套。
所以,人類發明了法度和官府,將“報複權”移交給統治者,讓統治者代為懲惡揚善,去懲罰傷害他人之人,去補償受到傷害之人。不求十全十美,隻要做得七分好,便可令世道清平,百姓安樂。
可反過來,統治者要是濫用報複權,肆意地庇護害人者,傷害無辜者,然後空口白牙地講仁恕之道,洗腦百姓要“寬容”“忍耐”“放下仇恨”“乖乖做順民”,那百姓心中積攢的仇恨,遲早會如火山一般爆發出來,從統治者手裡奪回複仇的權力。
為免矛盾激化,蕭麥讓胡老爹一乾人在門外等待,孤身一人走進了牛家家門。
收殮屍體的棺木停在客廳,牛三兒的媳婦,身穿孝服,坐在棺材旁邊守靈。
牛三兒十幾歲的長子,正領著弟弟妹妹們,在庭院裡磨豆子。
他抬眼見到一個蒙眼戎衣的捕快,先是一愣,然後大喊一聲“娘”,就趕緊跑回了客廳。
蕭麥聞聲,轉身關上房門,插上門栓。
婦人往外一看,立即認出,這會兒過來的,正是自己的殺夫仇人。
她最先想到的,當然不是報仇,而是趕緊推搡長子,讓他帶著弟妹們逃跑:“走走走,從後門走!”
可弟弟妹妹們,因恐懼,都抱住娘親的衣物,死活不肯走。
牛三兒的長子,是個大孝子,而且很識時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