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的信件還有勾結、串通之嫌,可給鄭家的這封信純粹是恐嚇信。
被圈禁的四皇子還不知道鄭家已經被流放,所以信中威脅鄭世忠如果不想辦法救他出去,他就會告發鄭家通敵叛國,並且隱晦說明證據他都準備好了,為了讓鄭世忠相信,還說了點信中內容。
這下老皇帝想當看不懂都不行。
老皇帝其實之前就知道鄭家是被陷害的,可找不到證據,再加上告發之人是鄭家的親家,他也不能不處理。
不過他已經儘量輕判了,要不然一個通敵的罪名怎麼可能鄭家一個人都沒死。
現在倒是有證據了,要不要翻案反而成了一大難題。
此時鄭家剛剛被流放不過十幾日,現在給鄭家翻案,對於他這個皇帝來說,多少有點識人不明、朝令夕改之嫌,但也不是不能做。
問題是,翻案就必須要交出陷害鄭家的人,陷害鄭家的是四皇子,同時也是他的兒子。
他兒子要篡位被圈禁,還說的過去,畢竟還沒動手。
可陷害大臣通敵叛國就是觸碰了底線,何況這大臣還是鎮國大將軍,說句是國之利器都不為過。
這事兒隻要公布出去,四兒子隻有處死,才能平息鄭家和民間的怒氣。
他倒也不是多喜歡這個兒子,隻不過因為一個臣子,死一個兒子,多少不太值得......
另外,他也擔心哪怕殺了四兒子,鄭家也仍然跟皇家起了嫌隙,而太子性子寬厚,登基後未必能收服鄭家。
老皇上整整糾結了兩日,翻過來調過去的計算得失。
現在給鄭家平反,一個是要處死兒子,另外他的名聲也多少有染。
而等太子登基後,大赦天下把人放回來,太子對鄭家就有了知遇之恩,不怕鄭家不忠於太子。
至於那時,太子會不會為了安撫鄭家處死四兒子,就不關他的事了,畢竟太子登基他應該也不在了。
而太子如果真的處死了親兄弟,也證明太子關鍵時刻能分清輕重,這也是身為帝王必須有的素質,他反而會感到欣慰。
太子彆的地方都不錯,唯獨太寬厚,如果四兒子能成為那把磨刀石,也算是死的有價值。
老皇上最後選擇了對皇家最有利的一條路。
知道這一切的鄭長纓如何能不怨氣衝天。
要說鄭長纓怎麼知道這一切的......這也是個淒慘的過程。
話說老皇帝知道這一切,卻不能跟任何人說,不然難免落下個昏君的名聲。
包括太子也不能說,哪怕更多的是為太子考慮才做的這個決定。
可憋著也難受不是,於是老皇帝來了四皇子的二進小院。
小院裡裡外外都是他的人,何況四皇子就算不死也永遠不能離開這裡,所以就算說了問題也不大。
話說四皇子發現信件寄出去後石沉大海,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結果這時看到老皇帝微服過來了,開始還以為老皇帝念起了父子之情,結果人家就是來找他當樹洞,順便奚落他做的事有多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