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勝知道這事要成了。
和其他人打了個招呼之後進了裡邊。
一直到外邊天色已經變黑。
黃東勝從鎮辦公室走了出來。
過去的兩個多小時裡。
黃東勝和鎮裡達成了合作。
首先是以三個大隊的名義,成立一家收購站,每年給鎮上繳納兩萬的承包費用。
承包的內容蘆葦場的所有地下木材歸收購站所有,然後讓收購站自己管理這些木材的挖掘工作。
其實鎮裡也是賺到了。
因為以前這些地裡的木材誰會要?
木炭廠以前都有些嫌棄這些淤泥裡挖出來的木頭。
變廢為寶。
而且承包出去的不是整個蘆葦林打包,漁業資源,蘆葦資源這些都還在。
黃東勝也賺了,僅僅隻是花了每年一萬多的承包費用,他就拿下了一座巨大的寶藏。
三個大隊的人也賺了。
黃東勝一直還是那個觀點,利益均沾,彆人就會拿命去保全你。
人性就是如此。
隻有分享了你財富的人才會希望你越來越好,相反,如果做一個守財奴,你身邊七大姑八大姨會每天心裡默念你快點破產。
黃東勝把這條人性規則拿捏的死死的。
按照道理,每年一萬的承包費用,那這些木頭就全部是他的了。
他隻需要雇傭人,付一個工錢去挖就行了。
但他還是和三個大隊的人說。
一切造舊,你們挖多少回來,我按照一定價格來收。
至於誰進去挖,這個指標黃東勝必須要掌控,為的就是威懾三個大隊的人。
你隻要作對,我就不允許你進去挖,你一毛都彆想賺到。
恩威並施。
這樣的決定,帶來的直接反應是
第一,鎮長潘龍軍望著他這個小同誌真是個慷慨的好同誌啊,那邊交給他放心。
第二,如果發工錢的形式請人,黃東勝怕有人會吃大鍋飯,渾水摸魚混工錢。
這樣給你們大的利益,多勞多得,這些人會沒命的挖。
黃東勝怕以後出變故,所以能挖多少是多少。
第三,這些人會擁護你,因為隻要你倒了,他們也少了一個生活來源,誰敢乾你,我們就乾誰。
至於讓出去的利,黃東勝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烏木出土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因為有些適應不了外麵的環境,會報廢掉百分之八十左右。
也就是說,兩分錢一斤收回來的木頭,收五斤隻有一斤料能用。
這一斤的成本實際要核到一角錢。
接著開料,實際做東西,也會有一定的損耗。
哪怕是這樣,黃東勝也是大幾十上百倍的暴利。
所以這點讓出去的利,隻是一個小頭。
弄小頭換來其他方麵更大的利益,乾嘛不乾?
初夏的晚風,蕩漾在山林之中。
皓月當空,回四牛大隊的摩托車在山林之間狂奔。
黃東勝一路飆了很久後。
忽然停在一處山道。
這個位置,可以看到整個四牛大隊。
上一次的風波過後,四牛大隊的人再也不裝。
家家戶戶開始蓋磚瓦房。
甚至有人家還準備蓋兩層。
在這年代的農村裡,兩層樓絕對少見。
黃東勝把摩托車立在邊上,叼了根煙,靜靜地望著山下的四牛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