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這辛家莊的百姓,才是大宋真正的漢人百姓,大宋的軍隊士兵,都應該向他們學習。”
“要向他們學習什麼才是戰鬥,戰鬥比得不是雙方裝備的差距。比的是雙方的能力與毅力,還有信念。”
武翼郞嶽飛(青年):“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金兵,竟然被辛家莊的百姓給抵擋住了。這中原北地的百姓的戰鬥力與勇氣,要比南方漢人百姓強烈多了。”
“不管是南方的漢人,還是軍隊士兵,都應該要向辛家莊的百姓學習。”
“在這天道盤點之後,我一定要訓練出一支戰鬥力更加強悍,更加勇敢,更加有信念的軍隊。”
明成祖朱棣:“整個大宋,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應該向手拿犁耙的中原百姓學習勇氣,才有可能摘掉這‘弱宋’之名。”
【久攻不下,斡勒圖爾見狀,勃然大怒,抓起手中長刀,策動胯下高頭大馬直接向辛家人殺去。】
【就在斡勒圖爾殺向辛家人時,辛家莊內同樣衝出一人一馬,手持一把長槍,直奔斡勒圖爾而去。】
正當諸天萬裡的中原漢人百姓,眼看辛棄疾與斡勒圖爾交戰時。
天道盤點的畫麵,頓時就換到了曆城。
【卻說曆城都監納合卓彥,在知道巡檢使斡勒圖爾帶領數百人馬去辛家莊後大驚。】
【以納合卓彥對斡勒圖爾的了解,肯定知道斡勒圖爾去辛家莊是乾什麼去了。】
【身為曆城的都監,納合卓彥與金國的紈絝子弟不同,在納合卓彥再到曆城就職時,就暗中走訪過曆城各村。】
【其中辛家莊,以及辛家莊周邊村落,給納合卓彥留下印象最深。】
【辛家莊的村民,不管是耕作的農夫,還是閭閻小民。在他們的身上,納合卓彥看到了一種在其它地方的漢人百姓中,所沒有的東西。】
【那是一種納合卓彥說不來上的東西,但納合卓彥在中原地區看到過太多的漢人百姓了。】
【其它地區的漢人百姓,在見到金人,特彆是金國的官員或貴族時,都會有種怯弱的表現。】
【然而這種表現,在辛家莊的村民上,納合卓彥基本感覺不到。】
【雖然辛家莊的村民,在遇到金國的官員或貴族時,也有唯唯諾諾的表現,但是這種表現,讓納合卓彥覺得,是辛家莊的村民刻意而為之的。】
【直覺在告訴納合卓彥,辛家莊的表麵上的唯唯諾諾,極有可能是偽裝的,但納合卓彥沒有找到證據。】
清乾隆帝弘曆:“這個納合卓彥也沒有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但通過天道盤點來看,做為一名都監,他是合格的。”
“他能下到各地走訪,調查各地民情,就已經不知道比多少的金人官員強多少了。”
“但他似乎管不住那個斡勒圖爾。從結果來看,這個斡勒圖爾應該要死在辛棄疾的手裡。”
【斡勒圖爾雖有一些勇武,但還沒有上過真正的戰場,而且他的這個巡檢使也是因為有一定的關係才當上的。】
【而納合卓彥是進過軍營,上過戰場的人,拿過戰功的人。】
【納合卓彥在走訪到四鳳閘辛家莊時,見到辛家莊的村民,總是感覺到辛家莊的村民,有些怪怪的感覺。每一個村民,都像是有著彆人沒有的底氣一樣。】
【納合卓彥到曆城任職的時間雖然並不算長,但私下走訪最多的地方就是四鳳閘了。】
【畢竟鼎鼎大名的濟南公子辛棄疾,就在四鳳閘辛家莊。】
【辛棄疾因才學出眾,被稱為濟南公子,但辛棄疾兩次進金都科舉,都沒有考取到功名,這讓納合卓彥覺得非常意外。】
【納合卓彥是對辛棄疾做過調查和走訪的,也是看過辛棄疾的文章。雖說納合卓彥是行伍出身。】
【但為人謹慎,這也是他能成為曆城都監的原因。】
【經過納合卓彥的調查發現,以辛棄疾的才學,兩次進金都科舉都考不上一官半職的功名,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除非辛棄疾故意而為之。】
【可惜納合卓彥隻是一個小小的曆城都監,沒有權利調看辛棄疾科舉的考卷。】
放翁居士陸遊(老年):“唉,以前對幼安的了解不夠,在看過幼安的文章後,就一直以為幼安是個文人。”
“自從幼安回到大宋之後,就再也沒能上過戰場了。這確實讓人忘記了幼安的勇武才能。”
“可惜了。在大宋主戰派在朝堂上,都是得不到重視的。除非發生戰事之時,需要用兵打仗或平叛時,才會想到有武將。”
“大宋的朝堂都如此了,這天道所評的‘弱宋’是一點都沒有冤枉大宋的。”
【辛棄疾有才學能考中科舉,為什麼兩次進京,都沒有考上?】
【而在辛棄疾在沒有考上科舉之後,也沒有任何的消沉與失意。這就讓納合卓彥對辛棄疾產生了極大的關注與興趣。】
【納合卓彥與辛棄疾也有過接觸,在知道辛棄疾是通過武藝,就收拾過年少的斡勒圖爾時,就更為震驚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