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德宗界(781)。
幽州(北京):
盧龍節度使朱滔眉頭微皺:“這一期的天道盤點,盤點的跨度是不是有點太長了,怎麼就盤點到我這裡來了。”
恒州:
病重的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咳咳~!沒有想到,我還是活不過今年。”
隨後,又對其子李惟嶽說道:“爹告訴過你多少次了,萬事不能先出頭,先出頭者必遭其害,會成為他人嫁衣。”
“現在天道盤點了你在天道曆史進程中的失敗,希望你能從中醒悟。”
“既然在天道盤點之中,你已經失敗,那麼在這一世裡,你還有選擇的機會,那幽州的朱滔更是野心勃勃之輩。”
“在這一世裡,你可以主動向朝廷請降,或許還能換得這一世的富貴。”
“一定要懂得隱忍,不要做先出頭之人,那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李惟嶽:“孩兒謹記。”
襄州:
山南節度使梁崇義:“原來,我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竟是第一個被滅掉的人。”
“白白給李希烈做了嫁衣。”
“我真是傻,居然會和田悅,李正己,李惟嶽這些人密謀,好好遵從朝廷聖旨,起碼我還能活著,能有一世富貴”
【這次朱滔與王武俊的舉旗,田悅與李正己也不再隱藏,也舉旗響應朱滔反唐,頓時反唐聲勢遠超之前。】
【唐德宗李適,又令此時被封為南平君王,並坐擁兩鎮之地的李希烈領兵,前去平反。】
【李希烈本就是有野心之輩,起初遵從唐德宗李適的旨意討伐梁崇義,其目的是想吞並梁崇義的地盤與殺掉仇人梁崇義。】
【然而這次由盧龍節度使朱滔,帶頭的造反聲勢過於浩大,李希烈這次並沒有遵從唐德宗李適的旨意。】
【在與李納等暗中勾結後,便立即舉旗響應朱滔,隨後朱滔在幽州僭稱冀王,偽署百官。】
【王武俊在恒州自稱趙王,田悅在魏州自稱魏王,李納在鄆州自稱齊王,而李希烈在加入叛亂後,自稱天下都元帥、建興王。】
大唐德宗界(781)。
長安:
唐德宗李適有些頹然道:“連李希烈,都要反朕,而且一個個都自立稱王!”
蔡州(河南汝南):
淮西節度使李希烈臉色陰沉:“這天道盤點是什麼意思,突然又盤點到我的頭上來了,還在昭告天下,我要造反稱王。”
“這是什麼意思?難道在這一世裡,天道還是幫大唐李氏嗎?”
唐太宗李世民:“這後世到了唐德宗李適治理的時期,已然是一個天下各大節度使群雄割據的混亂局麵了。”
“在這等局勢之下,大唐李氏想要重新掌握天下,除非有過人的才能與雄才偉略,否則難能中興。”
“唐德宗李適有些誌向,若是在天下穩定之時,他或許是一個守誠之君,但觀此局勢,他非大唐的中興之主。”
【諸賊雖結盟並都自立稱王,然其內部並非齊力同心,都有著想吞並他人自己獨大的想法。】
【唐德宗李適又任命李晟為神策軍先鋒都知兵馬使,率領神策軍與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節度使李抱真,合兵率先攻打叛王田悅。】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九月,叛王李希烈發兵圍困襄城,唐德宗為了解襄城之圍,命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率兵支援襄城。】
【涇原兵大多隨軍攜帶家人,期待朝廷能給予厚賞,但抵達長安附近的滻水後,京兆尹王翃隻用很少的粗茶淡飯打發他們,便心懷怨懟。】
【因叛王朱滔等人造反,大唐朝廷的財政很快就陷入了困難的境地。】
【宰相盧杞,以解決朝廷財政困難為由,借機推行了一係列搜刮民脂民膏的經濟政策,如“借商”“屋間架”“除陌錢”等稅入政策。】
【宰相盧杞亦趁機中飽私囊,這些政策使得百姓和商人苦不堪言,民怨沸騰。】
【直至十月三日:涇原士卒見其所求,並沒得到大唐朝廷的回應與重視,於是在軍中嘩變,並喊出了是因為不忍“屋間架”“除陌錢”等政策才反亂的口號。】
【涇原節度使姚令言,曾試圖勸說士兵不要魯莽行事,但被士卒用長戈架了出去。】
大唐德宗界(781)。
長安:
宰相盧杞大驚:“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吾怎可能會中飽私囊!”
【唐德宗李適連忙調出二十車彩帛,前去勞軍,但是涇原亂軍已經衝到長安丹鳳門前。】
【唐德宗又號令神策軍平叛,但當時禁兵多數東征,京中警衛空虛,無人趕來。涇原亂軍趁機攻破丹鳳門,殺進了長安城。】
【唐德宗李適隻好帶著韋淑妃、唐安公主、親王、貴妃等一百餘人,先行逃往鹹陽,後又奔奉天(今陝西乾縣)避難。】
唐太宗李世民錯愕:“又逃離了長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