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始皇界。
始皇帝贏政:“這後世的大明王朝的覆滅,怎麼會有如此多的疑問?”
“難道在大明之後的後世人,依然對大明的滅亡,懷有不同的觀點,以及意難平嗎?”
“還是說,他們對大明的意難平,或者懷念,主要是因為它是華夏漢人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最後的一個漢人王朝嗎?”
通過觀看了前幾期的天道盤點之後,現在的始皇帝贏政已經對天道盤點的用意,大概能猜測到,就是想要改變曆史。
讓觀看過天道盤點出的曆史信息後,發展出一條與天道曆史進程中,完全不一樣的曆史進程。
但是對始皇帝贏政來說,不管是大明,還是大唐,又或者是大漢等曆史王朝,離他的大秦帝國所在的年代有多久遠,目前還是未知的。
今天最新的一期天道盤點的方式,居然是以一種,他人的觀點,評價等方式,展開盤點。
這讓始皇帝贏政,不由的生出一種擔憂起來。
始皇帝贏政擔憂了,若是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他大秦帝國沒有讓後世人與天道,留下有意難平的人物,那天道是不是就不會盤點到大秦帝國了?
大漢高祖界。
漢高祖劉邦:“又是貪汙腐敗,又是皇帝暴政,又是百姓起義,又有朝廷的爭鬥,還有外族的軍事入侵,以及天災等等。”
“這麼多的亡國因素,集中在一起,這在天道曆史進程中的後世大明王朝,想要不亡國都難。”
大漢武帝界。
漢武帝劉徹:“這後世的大明王朝,是把所有天災人禍,都集中在了一起了嗎?”
“天道是想要通過,盤點後世大明王朝的滅亡過程,是想要給朕,提一個警醒嗎?”
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這些滅國因素全都集中在一起,讓朕仿佛看到了又一個東漢末年。”
大明太祖界。
這時的明太祖朱元璋,在看到這麼多的滅國因素存在後,整個人都錯愕了:“這是天要亡咱的大明嗎?”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大明的朱家子孫,在後世都做了什麼傷天害理與有違天和的事情嗎?”
“居然把所有的天災人禍,全都給招來了。”
明仁宗朱高熾歎道:“這是大明氣數已儘的跡象”
“後世人如此討論大明滅亡的過程,並產生如此多的觀點,難道是因為大明王朝,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是最後的一個漢人王朝嗎?”
金主完顏亮:“有意思了,這一期的天道盤點,完全把朕的胃口,都給吊了起來。”
“朕,現在就要好好的看看,這最後的一個漢人統治的王朝,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是如何滅亡的。”
大明思宗界(1629)
北京:
崇禎帝朱由檢:“真是讓朕沒有想到朝廷官場上的貪汙腐敗,居然被天道給盤點了出來。”
“還有哪百姓起義?是指在天啟七年(1627),在陝西白水縣的造反叛亂的賊首王二(明末最先起義者)。”
“和在崇禎元年(1628),陝北的府穀亂民王嘉胤響應的叛亂,以及在陝西安塞舉眾造反,並自稱闖王的高迎祥等人嗎?”
忽然,崇禎帝朱由檢,仿佛像是突然幡醒了一樣。
目露銳光,心中思索道:天道對朕,在天道曆史進程上的評價是極其的剛愎自用,與獨斷專行,還有多疑猜忌。
既然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朕沒能挽救起大明的江山。
那麼在這一世裡,天道又給了朕,重新再來的一次機會,那朕,就不需要顧及太多了。
大明思宗界(1642)
北京:
“大明要亡了,大明滅了之後,華夏中原再無漢人王庭了,你們一點都不擔心嗎?”
在破防過後,並打算破罐子破摔,又或者是另有打算,要破釜沉舟的崇禎帝朱由檢,對著大殿上的所有文武官員怒吼著。
麵對崇禎帝朱由檢如此怒吼,大殿上的所有文武官員依舊是麵麵相覷。
在他們看來,大明的氣數早就儘了。
現在被天道如此盤點出來,就如同被攤了牌一樣。
最為重要的是,天道盤點對他崇禎帝朱由檢的評價:是極其剛愎自用,獨斷專行,又多疑猜忌之帝。
連孫傳庭這樣能登上天道意難平榜單的人物,都得不到他崇禎帝朱由檢的信任,何況是他們。
這不是光有擔心,就能有用和改變的事情,大明還有沒有救,這一切主要還是看他崇禎帝朱由檢。
所以,此時大殿上的文武官員,不管是忠臣,還是奸佞之臣,都在觀望。
忠臣的心理,或者是這樣著的:他們希望崇禎帝朱由檢能幡然醒悟,大明或許還有一絲生機。
奸臣的內心,可許是覺得,國家的大事,都不如自身事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