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皇帝不理政務,朝中的掌權大臣,都為了自己的利益,以及自己的政見主張,在大明王朝的朝廷中鬥來鬥去。”
“他們是把大明朝廷當成什麼了?”
不管是明穆宗朱載坖,還是趙貞吉,還是高拱,都讓明成祖朱棣十分的看不上眼。
還有一點的就是,此時的明成祖朱棣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大明王朝的朝廷,到了後世的明世宗朱厚熜的時候。
整個朝廷上的主事者以及權力,是什麼時候交到內閣之中的?
一群儒生文官,他們在大明王朝中的權力,是什麼時候能夠與擁有軍政實權的武將及三公等相比了?
在此時明成祖朱棣看來,後世大明王朝的黨爭能如此劇烈,官場能如此黑暗腐敗,全都是因為一群文人儒生掌權所至。
雖說大唐王朝是因為藩鎮的權力太大而滅亡的,但是大明王朝已經做足了限製,不可能再出現大唐時期藩鎮權力過大的局麵。
同時為了不再重蹈南宋文強武弱的覆轍,先帝(朱元璋)還廢除了宰相製度。
為什麼到了後世的大明王朝,還是走了南宋文強武弱的老路?
這讓明成祖朱棣想不通,大明王朝的權力,又是如何演變如此的。
就拿那解縉來說,都說謝晉是是大明的奇才,學識淵博但在他明成祖朱棣看來,這謝晉是一點都不會治國,全是空談。
如果在大明的後世,都是一群隻會讀書上位的文官儒生,來把握大明王朝的朝廷與權力,那麼大明王朝的天下,能不混亂,能不腐敗才怪。
從這一期天道所盤點出來的曆史信息來看,在明成祖朱棣的心裡,就隻有一個詞,那就是:儒生誤國。
至於,為什麼後世大明王朝為何會淪落成這一個程度,這其中是什麼原因,是他明成祖朱棣還不清楚的。
【大明王朝的首輔之位是個旋渦,權力之爭更是大明王朝重臣們腥風血雨的廝殺場。】
【高拱重回內閣後,徐階門下的學生官員,以及跟高拱有嫌隙的官員,都開始擔驚受怕了起來。】
【曾經彈劾逼迫高拱遞交辭呈的言官胡應嘉,歐陽一敬,一個受驚而亡,一個鬱鬱而終。一時間人心惶惶,不安者甚多。】
【已是辭官還鄉的徐階,亦給高拱送上賀信。】
【高拱亦給予徐階回信,言道:徐階昔日對他有恩情,不睦是乃政見上的小事,並不個人私怨。】
【然而,這隻不過是,高拱在等待一個更合適的時機罷了】
【隆慶三年(1569),高拱在重回內閣後,迅速展現出其強硬的政治手腕與卓越的施政才能。】
【整頓內閣的行政秩序,明確各成員的職責與分工,加強內閣的決策效能,使得諸多政務不再拖遝擱置。】
【在用人方麵,高拱打破常規,大力提拔有真才實乾卻被埋沒的官員,不論其出身與派係背景,隻要有能力為朝廷效力,皆能得到他的賞識與任用。】
【大力推動財政改革,以並調查各地賦稅征收情況,提倡繼續推行“一條鞭法”的改革。】
【並且在與張居正,趙貞吉等人共同推動下,力推與蒙古韃靼部進行和談協商,促成“俺答封貢”這一曆史事件,開放邊關互市,減少了北方戰事的發生。】
清雍正帝胤禛:“從這幾件事情上來看,這高拱確實算是一個人才。”
“但是,高拱此時所做的一切,都是為有目的性的,他的破格提拔官員,都是為了建立起他在大明王朝的根基與黨羽。”
“大明的官場,是一個什麼樣的官場?”
“在大明官場做事,有能力,有才乾,不代表就不會腐敗,整個大明官場中能有幾個人能像海瑞那樣的?”
“而像海瑞那的人,能掌握到大明王朝最高層的權力嗎?”
【在高拱取得一係列的政治成效後,他在朝中的威望與權勢一時無兩。】
【隆慶四年(1570),高拱正式將目光投向了內閣的爭鬥之中。】
【於是,高拱上了一道名為《正綱常定國是以養必勝之政》的奏疏,言道:絕對不能否定先皇嘉靖帝朱厚熜,在位四十五年的功績。】
【開始否決徐階和張居正,在明世宗朱厚熜去世是所擬下的含有罪已性質的《嘉靖遺詔》。】
【在得到明穆宗朱載坖的同意這後,正式給明世宗朱厚熜進行翻案。】
【強調先帝沒有被方士毒害,是壽終正寢,徹底的否定了由徐階主導擬下的《嘉靖遺詔》。】
大明世宗界。
明世宗朱厚熜詫異:“罪已性質的《嘉靖遺詔》?”
“難道是因為,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朕一心追求於修仙煉道,追尋長生不死,導致朝綱紊亂,國事蜩螗的原因嗎?”
在觀看過天道盤點之後,明世宗朱厚熜不可否認自己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所做之事,確實如此。
但是讓他明世宗朱厚熜立下帶有罪已性質的《嘉靖遺詔》,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