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始皇界。
始皇帝嬴政:“丁憂?”
這段時間裡,始皇帝嬴政也在不斷的了解儒學,知道在儒家學的《禮記》中記載了子女為父母守喪三年的喪俗。
孔子也認定“三年喪,天下之通喪”,孟子同樣倡導重喪
但是,王朝的官員,也必須強製要為父守喪27個月的丁憂製度,這還是他始皇帝嬴政頭一聽說。
至於奪情,在上一期天道盤點到郭子儀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郭子儀是被奪情啟用,率領朔方軍東討安祿山叛軍的時候。
但是讓始皇帝嬴政沒有想到的是,在時間年代相隔更久的大明王朝,居然還會有針對文官的如此嚴苛的丁憂製度。
最後,始皇帝嬴政喃道:“這儒學思想,在天道的曆史進程之中,竟然能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
“若是在這一世裡,朕以法家治國,儒家治人會如何?”
“若是,法家學說和儒家學說,能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又會產生怎麼樣的影響?”
大漢高祖界。
漢高祖劉邦:“真是沒有想到,叔孫通提出以仁孝治天下,勸阻朕更換太子,會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影響這麼深。”
“看來朕在後世的華夏漢族後代,都應該將朕,視之為漢族的開山老祖宗了吧!!”
大漢武帝界。
漢武帝劉徹:“沒有想到在朕罷黜百家,獨尊儒學之後,三年之喪的孝禮習俗,在後世的王朝時代,已經演變成了一個官場製度了。”
大明世宗界。
明世宗朱厚熜:“好戲要開始了嗎?”
縱然明世宗朱厚熜,在這一世裡,已經將張居正認定為是他明世宗朱厚熜下一個內閣首輔人員。
但是,此時的明世宗朱厚熜,暫時還不能改變,喜歡看大明官場內鬥的愛好。
反正都是吃瓜,在天道曆史進程中於自己相關的瓜,都已經被全天下的百姓都給吃上了,自己為什麼不多吃吃彆人的瓜?
有瓜吃,才能越吃越香
大明神宗界,
此時明神宗朱翊均神色相當難看的言:“這一期的天道,如此盤點張居正,是要讓朕回憶,張居正的好嗎?”
一想起張居正,明神宗朱翊均的心理,就會不由自主的激起了一股強烈的,由叛逆與抵觸情緒混合成一起,而產生的應激反應。
這或許就是一個,好學生,乖孩子被嚴苛管束太久後,滋生出的叛逆與怨懟吧!
【有丁憂製度,就會有應對丁憂的製度,那就是奪情製度。】
【在奪情製度下,官員雖能繼續任職,但歸家之後,仍需著素服或孝服,並且禁止參與酒宴祭祀等活動,也不能接受朝廷封賞等吉事。】
【除此之外,奪情製度,不是什麼官員都有資格享有的】
【必須是身居朝廷極為重要的要職大臣,並且是對朝廷政務運轉不可或缺的官員才有資格享有,如閣臣、六部尚書等,在父母喪期,可以給天子皇帝下詔奪情起複。】
【早在發生奪情風波之前,張居正為了更加徹底的推動考成法,提高大明王朝官場的執行力,也參與了進來。】
【有了張居正這個發明者與製定的參與,考成法下更詳細,也更苛刻的任務,很快就從大明的京城,下放到各府州之上。】
【因為,張居正製定出考成法時,就已經定下了對大明官場從上到下的整治的策略。】
【在考成法下,對於高位官員處罰,還是相對比較輕,因為張居正算是給予他們一個比較體麵的方式離場。】
【但是對,於地方官員那就不一樣了,因為張居正不需要為他們考慮太多。】
【畢竟,整個大明王朝的疆域那麼大,設立有十三個布政使司(省級),一百五十個府州(地級)。】
【自己想要在穩定了考成法之後,想要對大明王朝進行全麵的經濟與民生改革,遲早要對地方官文員展開鬥爭與整治的。】
唐太宗李世民:“好家夥,這個張居正的心,可真夠大的。並且很有謀略與計劃性。”
“先用考成法整頓大明王朝的官場之後,才進行全麵的改革推進。”
“這比那些隻會高談闊論,拿著一紙詔書,就要大刀闊斧,進行改革與變法的人強多了。”
【其中,在張居正親身推行考成法,製度各地的任務時,突遇小冰河時期的特殊氣候氣溫的反常影響,出現了全國性的大旱災。】
【於是,由內閣輔助幫年紀的明神宗朱翊均,頒發了《告天災大旱罪己詔》,與百官一同尋求禳災之法。】
【然而,詔書剛頒布的第二天,一雙白燕從天而降,落入到翰林院內。】
【同時,內閣庭院中的荷塘裡,早開了一朵朵白蓮。】
【張居正認為這是祥瑞之兆,便寫下《白燕白蓮頌》,歌頌此乃是新朝將興的祥瑞之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