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武帝界。
漢武帝劉徹:“世間的真諦,常常僅被少數人所把握。”
對於這段天道盤點出來的曆史內容,漢武帝劉徹算是明白,為何張居正為何要等到他能徹底掌握了朝廷之後,才敢推進考成法的原因了。
畢竟他漢武帝劉徹,剛剛登基為帝時就已經在推行公羊派的儒學思想了。
但縱然是身為一國之君的他,第一次的進行改革的時候,也是遭受到失敗的,差點還丟了皇帝之位。
真正能理解張居正用心與用意的人,往往都不會與張居正處在一個同時代裡。
也就是說,張居正想要用他的方式來挽救大明王朝,那麼張居正極可能會舉世皆敵
大秦始皇界。
始皇帝嬴政:“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大漢最後的一位皇帝是自縛出城投降而亡的,而大唐是被篡位而亡的。”
“這後世的大明皇帝,居然是自縊吊死的槐樹上而死的。”
“這大漢,大唐,以及大明王朝最後的一名皇帝,似乎還是大明的皇帝,更有氣節一些。”
大宋高宗界(1161)。
濟南公子辛棄疾:“失去才懂得珍惜,錯過才懂得遺憾與懊悔嗎?”
一想到王安石改革的失敗,再看到天道對張居正的盤點時。
辛棄疾知道,不管是張居正,還是王安石,阻止他們改革或變法的人,自始至終,都是同一批人。
隻是換了朝代,換了人的模樣,但本質上是一樣的。
【在張居正門下得意弟子巡按遼東禦史劉台,上疏張居正之前,由於小冰河時期下突發反常的氣候下,旱災曠日,糧食銳減。】
【糧食不僅僅是王朝的命脈,同樣也是人的生命之源,不善耕種的北方遊牧民眾,開始聚眾南下侵擾大明邊境。】
【萬曆三年的冬天,北方蒙古內喀爾喀五部,在天災之下終於支撐不住之後,聯合兩萬多騎兵,突然發兵攻破了平虜堡(遼寧沈陽西北平羅鎮),大舉南下寇犯遼東。】
【此時的遼東明軍,在巡撫張學顏和總兵李成梁的指揮下,於沈陽城外列陣迎敵。】
【蒙古各部頭領見此大明軍隊,氣勢如虹,早已嚴陣以待,急忙率軍退往沈陽城外西北方向的高墩。】
【此時的遼東明軍,在李成梁的精心調教下,以及在張居正考成法下,使國庫充實之後,對北方明軍落到實處的軍費支撐下,戰鬥力已經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遼東明軍以從海外貿易回來的紅灰大炮打頭陣,然後用精銳騎兵發起衝擊。】
【在後世人,對後世戰鬥的總結,有一句至理名言:窮則穿插迂回,富則火力覆蓋。】
【早已鳥槍換炮的遼東明軍,隻是一次正麵交鋒,兩萬蒙古騎兵,在紅衣大炮之下,直接被擊潰。】
此時的天道畫麵中,那發起陣陣轟響的炮聲,以及蒙古騎兵與戰馬的慘叫聲,形成了無比鮮明的對比。
一邊是即興奮,又在不斷努力裝填著炮彈的遼東明軍,
一邊則是慘叫不斷,人仰馬翻,四處奔逃,潰不成軍的蒙古騎兵。
直接就把諸天萬界,包括明世宗朱厚熜往前的所有帝王,名將們都給看傻了眼。
如果說,之前天道播放過兩支龐大的艦隊,在大海中展開的海上霸權之戰,讓他們震驚與驚歎之外,更多的感覺,就是遙遠與陌生。
因為他們對海上的戰鬥,實在是太陌生了,北方的大軍往往連長江都過不去,比如魏公曹操,公主完顏亮等
但是在陸地上的戰鬥,那就完全不同了
征虜將軍張飛:“我的乖乖,這後世的都些什麼武器,這一炮打中,人馬直接就被轟死,甚至有人都被轟散了。”
震驚,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征虜將軍張飛繼續震疑的問道:“後世的大明王朝,都有這樣的武器,居然還會滅亡?”
漢楚王韓信興奮大叫:“這後世的紅灰大炮,簡直就是戰爭神器!”
西楚霸王臉色無比難看的言道:“都是些外物,自身實力強大,才是真英雄。”
魏公曹操即興奮,又渴望的言道:“這些紅衣大炮,在這一世裡,哪裡能搞到,孤要給大耳賊來上一炮。”
武侯諸葛亮不由自主的喃道:“夫人,似乎已經”
唐真源縣令張巡:“若是大唐王朝,在這一世裡就能有這後世的紅灰大炮,睢陽城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估計就丟不了。”
大宋高宗界。
宋高宗趙構:“這些紅衣大炮,就是西方人從華夏偷走了大宋的火器技術後,繼續研究出來的吧。”
“大宋不缺錢,大宋的火器技術,在這一世裡,怎麼還能落後於那些西方小偷呢。”
“在這一世裡,一定要給朕把這些給研發出來。”
紅衣大炮,有了陸上戰場上的戰績之後,千百來年一直在陸上交戰的華夏皇帝與名將們,怎麼會不知道它的價值所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