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錯愕:“什麼?宋朝以後,似乎再也沒有權臣篡位的情況發生?”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自從知道大唐王朝,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是被篡位而亡後,篡位這個問題就如刀劈斧鑿一樣,深深的刻進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腦海裡。
現在聽到,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在從宋朝起,基本就再也沒有權臣篡位的情況發生,這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漢末亂世界。
魏公曹操:“在宋朝之後,就沒有權臣篡位的情況發生了?”
“如真是這樣,那孤倒是要好好學一學。”
“不然,殺了一個司馬懿,還是會有無數個司馬懿出現的,難從根基上杜絕這種事情發生,那自然也是最好的。”
大宋太祖界。
宋太祖趙匡胤:“篡位與禪讓,還是不同的,朕的登基,仍是順應天意,更是順應民意之事。”
“既然在天道曆史之中,宋朝沒有出現過權臣篡位之事。”
“那就證明了,朕建立的“二府三司”的製度,還是取得了成功的。”
“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而宋在前,明在後。”
最後,宋太祖趙匡胤很是欣慰的言道:“這就說明了,後世的大明王朝的內閣製度,應該也是從朕的二府三司的製度演變而來的。”
此時的諸天萬界下,在大宋王朝之前時期的帝皇們,都在翹首以盼,等著天道將後世為什麼沒有出現權臣敢篡奪皇位的原因,給盤點出來。
因為在第一次天道盤點的時候,就已經盤點了司馬昭當街弑君,最後由司馬家篡奪了曹魏的天下。
然後就是,大唐被篡位而來的曆史信息了。
在宋朝以後,為什麼權臣們,不敢篡奪皇位了,他們是真的的想知道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的時候,也沿用了元宋時期不少有用的製度,尤其是在稅收的製度上。】
【稅收,不管是在哪一個朝代,哪一個帝國,以及割據勢力,都是一個政權極其重要的。】
【它是王朝政權的主要收入來源,合理的稅收製度,可以使百姓與朝廷之間,能夠共同建造出一個穩定與繁榮昌盛的社稷環境。】
【在大宋王朝之前的王朝稅收,主要依靠田租與人頭稅為主。】
【雖說在不同的王朝時代,田租稅率有十五稅一,三十稅一,等不同的稅率,看似田租的稅率很低。】
【然而,在大宋王朝之前的王朝稅收,主要依靠的財政收入,仍然是人頭稅。】
【由於有戶籍管理因素存在,所以朝廷在招收人頭稅時,稅收的官員工作成本很低。】
【隻須以人口數量為計稅依據,無需考慮納稅人的收入、財產等狀況,隻要是應稅人口,到了年齡,不管是否有勞動力,就需按規定納稅。】
【然而,人頭稅具有累退性質的存在,因為貴族,官員等士族,與平民百姓,繳納相同的稅款,長期以來,就會導致貧富差距加大。】
【對天下百姓所造成的負擔,隻會越來越重。】
【窮苦百姓不敢多生子嗣,貴族士族的子嗣,卻不會下地生產。】
【長期以往,不僅僅是貧富之間的差距加大,也會使勞動力與產生力,大為減退,不利於王朝的財政可持續性的穩定收入。】
【重要的是,王朝貴族與士族們,他們的人口極少,卻占據著與擁有大量的土地,即使有人頭稅,留在他們的頭上,也如同九牛一毛那般。】
【擁有大量的土地的他們,就可以豢養大量,隻忠於他們的門客,護院,乃至私兵了。】
【再有私兵,發展成一支軍隊,往往缺的就是一個時機,又或者是一個口號!】
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恍然:“後世的大明王朝的內閣製度,分散了朝中權臣手上的過大的權力,並且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就抑製住了,文官思想上的野心。”
“然後,用《魚鱗圖冊》,控製天下土地的糧食產出,遏製住那些朝廷之外,有蠢蠢欲動野心的人篡位心思?”
唐太宗李世民,不知道自己的分析是不是正確的。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不能讓他們太有錢,不能讓他們能擁有太多的土地,來豢養門客死士與私兵。
隻要他們手上沒有足夠的權力與兵權時,也沒有大量的門客死士與私兵聽命於了他們,他們就不敢輕易的發起政變篡位奪權了。
大漢光武帝界。
漢光武帝劉徹:“權臣篡位,大多情況之下,是與土地,稅收是無關的。”
“但是,支持權臣篡位的那些世家大族,確實是與土地,稅收有關,以及他們所豢養門客死士和私兵是有關。”
“因為,他們長年累積下來的財富,一但拿出來,那是足以驚人的。”
“對他們來說,在天下動亂時組建一支軍隊,或是扶持一支勢力軍隊,是足夠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