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治國安民之策,在何處?_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 > 第282章 治國安民之策,在何處?

第282章 治國安民之策,在何處?(1 / 1)

大明世宗界。

明世宗朱厚熜:“真是沒有想到,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最後為高拱追諡的竟然會是張居正。”

明世宗朱厚熜知道,在天道曆史進程中,高拱與張居正,雖沒有進行最直接的權力對決。

但他們兩人都知道,在大明的內閣中,他們兩人,也隻能留下一人。

高拱是能臣不錯,單論才能與才乾,他也不輸於張居正。

但兩人的性格,完全不同,高拱不懂的隱忍,而張居正懂。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兩人的政治誌向不一樣,所維護的政治利益群體也不一樣。

高拱當權掌勢之時,維護的是皇權與官員士族的權力,最後才是百姓。

而張居正所維持的皇權,比高拱做的更徹底,然後再是在皇權之下,治理大明的江山天下,使大明百姓能得以安身立命。

至於大明的王族貴族,官吏士族們,早已在心裡把張居正給恨透了。

俗話有說,攔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而張居正所做的一切,不僅僅是攔人財路那麼簡單,而是直接就把大明的士族們的根基,都給收走了一大半,能不恨嗎?

明世宗朱厚熜早已經決定了,等這一期天道盤點結束之後,自己直接要召見這張居正。

看一看,在這一裡,還是年輕時期的張居正,是如何看待,他在天道曆史進程中的自己的。

至於嚴嵩,徐階,高拱三人,都是可用之人,也有能力與才乾,至於

明世宗朱厚熜在想到在這一世裡,該如何處置嚴嵩,徐階,高拱三人時,在他明世宗朱厚熜的腦海中,頓時出現一片汪洋大海

【有人說,兩袖清風,不貪汙,不受賄,為什麼反而誤國,誤民?】

【張居正在歸鄉為父治喪期間,遠離了朝黨,難得偷了浮生半日閒,在這片熟悉的故土上回想起自己還是孩童時的誌向。】

【回想起自己年少時因意氣不得風發,失魂落魄回鄉時的模樣。】

【那段失意賦田的時光雖不長,但也讓張居正知道了,治國,救民,是不可能在出現聖賢書上的。】

【但張居正也知道,若無這些上古傳承下來的聖賢書,自己連談論治國,救民的資格都沒有。】

【治國救民之策,不在聖賢書上,但治國救民的資格,卻在聖賢書之上,誰能懂,又有誰能悟?】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喃道:“兩袖清風,不貪汙,不受賄,為什麼反而誤國,誤民?”

“不就是,那些拘泥古禮,不知變通,空談誤國,又缺乏實乾,又恃才傲物與多謀寡斷的儒生與腐儒嗎?”

雖說明太祖朱元璋,在打天下之時,非常重視儒生的作用,並且也任用儒生的出謀劃策。

尤其是在開國之初,還曾掀起訪求讀書人的高潮,命人攜帶金錢分赴各地尋找人才,並囑咐使臣們以禮相待。

但隨著王朝的穩定,以及認知的不斷增長,治理王朝國家的過程中不能太過於依賴他們。

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發現即便是有才學有名氣的儒生,在心智上,很多時候,都像是被寵愛過盛的孩子一樣。

並且極其的缺乏行動力與執行力。

更有甚者,仿佛他所得到的功名利祿,都是理所當然一般,這讓明太祖朱元璋相當的不滿。

現在又聽到,這天道在盤點張居正的感悟,

一下子就認同了張居正的觀點。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淡淡的言道:“用最簡單的兩個來概括,不就是腐儒嗎?”

在整個大明王朝十六個皇帝中,對腐儒態度,是最為深感厭惡之人的明成祖朱棣,在他的統治下,是不會給予這類人過多的生存與壯大的空間。

大宋高宗界(1161)。

濟南公子辛棄疾:“這一段天道講述的用意,是在告訴我等治國救民之策,在不同的時代,就應該有不同的應對之策。”

“不能過於迂腐在聖賢書本之上,而是要在腳下,在手中,在百姓中,在武力上”

【離鄉二十載,歸鄉已半百。】

【早已物事人非,特彆身份地位都不同之後,縱是張居正能束袖躬耕,並能與鄉親談論農事,家裡長短,張居正也能感覺到鄉親的恭維與隔閡。】

【張居正不是在體恤民情,也就是關心民瘼,隻是想找回當初的那份能與百姓民眾暢言的純粹與質樸的感覺。】

【最後,張居釋然一笑,是自己貪心了。於是放下農具,走出鄉田,做他大明權臣,大明攝政王,該做的事情】

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從民到官難,再想從官回民,即難,又不難。”

“現在天下皆知張居正,乃是大明王朝的攝政王了,誰能不恭維與巴結?”

對於張居正想要回到以前年輕時的景象,那就是在癡心妄想,除非就算有一天他張居正被貶為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純陽賤神 尊七道 仙子,你怎麼有條蛇尾巴 玄河大陸 苟在宗門當藥奴,開局嚇哭聖女 重生後,被瘋批大佬摟腰吻 玄門小祖宗下山,陰間熱搜炸了 離婚後喜提龍鳳胎,四個大佬排隊求名分 我和老王的奇妙修行之旅 穿越大秦:紅顏助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