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有氣數天命,興衰成敗,自有定數。】
【李成梁在這時送來的遼東大捷,再次證實了大明王朝這些年通過變法與改革,賺取的白銀花在了該花的地方上。】
【大明王朝的軍隊,從來就不弱於外族蠻夷。】
【也正是因為李成梁的捷報奏疏傳來,使明神宗朱翊均下旨追封張居正為大明的三公之首,太子太師。】
【這也算是明神宗朱翊均給予張居正在大明軍事國防上麵投入與支持的一份肯定,但是整個大明官場上的大臣們都知道,此時的張居正已油儘燈枯,氣數將儘之時。】
【有人說,張居正不僅僅是被病死一個原因,還有彆一個原因便是,他與漢丞相武侯諸葛亮一同都是被累死的。】
漢末亂世界。
許昌:
魏公曹操:“哈哈,諸葛匹夫,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原來是被累死的,該!真是該!”
荊州:
荊州牧劉備錯愕,轉頭看著向此時一旁的軍師諸葛亮,眼神之中充滿了痛惜與愧意。
雖然在天道的盤點中,還沒有看到諸葛亮的結局。
但是從第一期的天道盤點的畫麵中自己臨終前的托孤之言,以及蜀漢在天道曆史進程中的最後的結局。
現在又以張居正的結局,來比如諸葛亮在天道曆史中的結局,就已經不難推測得出,在這一段時期之間,諸葛亮的所麵臨的壓力是可等的巨大。
一個托孤大臣被能被累死,這就已經足夠說明其問題與困境了。
眼前荊州牧劉備就要開口說上些什麼,軍師諸葛亮抬起手中的羽扇進行了製止。
並開口言道:“主公莫要言語,一切皆有天命,亮在天道曆史進程的結局,不管是好亦是壞,皆是亮之情願。”
“在第一天道盤點中,亮錯用了馬謖才有街亭之敗,就以愧對大漢的全軍將士。”
“所以亮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的結局,不管如何,也是亮之天命也。”
建業:
討虜將軍孫權:“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原來諸葛亮是被累死的,這樣一下,在孤下次去祭拜公勤時,也可以告慰公勤了。”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淡淡的道:“多次致仕辭官都沒能成功,那不就是被累死了嗎。”
【“下部熱症”不算大病,但需要調養與休息,並且不能過多勞累。】
【明神宗朱翊均知道,張四維也知道,那些為張居正大設齋醮,祭拜祈福的各部大臣,九卿五府,公侯貴族們都知道。】
【但是他們情願為張居正祭天拜地,舉手祈福,卻不願張居正停下來修養。】
【早在張居正患病之初,不管是張四維,還是明神宗朱翊均都是:“家國之事,皆是千斤重負的朝廷軍政大事,非張首輔他人不能及也,”為由。】
【讓張居正如往常一般進行處理奏疏,在張居正患病之初,不便於上朝入閣辦事,明神宗朱翊均便派人大駕抬著張居正入閣處理事務。】
【在張居正病重臥床之後,明神宗朱翊均便讓各地的奏疏送到張府,讓張居正一邊在家養病,一邊批閱。】
征虜將軍張飛怒道:“好家夥,這後世的明神宗朱翊均也太陰險了,這是要把張居正給活活累死的作法啊!”
然而喃道:“難道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軍師也是這般遭遇?”
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可惜了這張居正,屢次致仕辭官想隱退,卻被後世的李太後的一本霍光傳給斷了後路。”
“霍光能廢帝,那是因為霍光屬於外戚大臣?”
“況且那海昏侯劉賀被廢,也是活該,加之時代與王朝不同,不是任何一個權臣能與當時的霍光情況相比的。”
“這李太後將張居正與霍光進行類比,就是害了張居正。”
“而這後世的明神宗朱翊均也是夠狠,想要光明正大的累死張居正。”
“能與鞠躬儘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相比較,就足以證明張居正當時的處境了。”
大明宣宗界。
明宣宗朱瞻基:“先是千古一相,然後是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這後世人對張居正的評價很高,或許後世人認為張居正之法,是真的有機會拯救後世的那已經腐爛的大明王朝。”
“這是為什麼?”
“後世人,不是想讓大明王朝早一點滅亡嗎?卻為何以如此對大明抱到期望?”
“難道是真的因為‘天子守國社,君王死社稷’的原因嗎?”
作為被明成祖朱棣,全方麵進行培養的大明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智慧與見識,自然有過人之處。
所以明宣宗朱瞻基很是疑惑,後世人對待大明的態度,究竟哪一個是才是真的。
【在張居正病危彌留之際,明神宗朱翊均再次匆匆而來,那急切的模樣,外人來看,無不是一副師生情深,君恩厚重的畫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