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出身於軍戶,世代為兵,其父戚景通曾任神機營副將(從二品武官)。】
【戚景通幼時喪父,伯父戚宣去世後,他以侄子的身份承襲了伯父的登州衛指揮僉事(正四品武官)一職。】
【戚景通為人正直,不貪財物,並多次拒絕賄賂,並且教育子女要廉潔奉公,對戚繼光的成長有著重大的影響。】
【戚景通更是憑借自己的軍事能力和正直的品質,以及卓越的抗倭戰功,一步一個腳印地在明朝的武官晉升體係中嶄露頭角。】
【先後升任江南漕運把總(正七品),山東總督備倭(正五品),大寧都司掌印官(正三品),之後調任京師神機營副將(從二品)。】
【調任京師後,由於戚景通的正直廉潔,不願和光同塵,又掛念家中老母,戚景通選擇了辭官還鄉。】
【戚繼光為戚景通的長子,在父親的影響下,以及見證了倭寇猖獗與侵害後,繼承了父親的誌向,以承襲了的登州衛指揮僉事,進入大明的官場。】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這戚繼光,原來還是將門之後,其父戚景通確實是大明將軍與軍人該有的模樣。”
【然而,在戚繼光進入大明的官場之後,此時的大明官場在嘉靖帝明世宗朱厚熜的統治下,早已更加的腐敗與黑暗。】
【嘉靖年間的天下大寒過後,倭寇更加的猖狂的肆虐大明沿海地區的百姓與財產,戚繼光調往浙江任參將(正三品)。】
【然而由於在大明中後期武官的地位,以及權力,都已比經文官要低。】
【即使同品級的武官,其實際上的權力,也比同品級的文官最起碼也低一階。】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皺眉:“後世大明的武官的權力與地位,怎麼會低這麼多?怎麼又走上了前宋的老路?”
對於這個問題,不僅僅是明太祖朱元璋有這樣的疑問,就連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以及明宣宗朱瞻基,都是如此。
因為在明宣宗朱瞻基之前的治理的時代下,大明武官的地位,一直都要比文官的地位要高,為何到了後世的大明。
大明武官的地位與權力,為什麼會比大明文官的權力與地位,低了這麼多?
難道前宋的曆史與恥辱,還有以前蒙元的百年統治都給忘記了?
【然而戚繼光一生的仕途之中,亦是充滿坎坷與多舛的。】
【在戚繼光初到浙江任職時,因行事作風與當地官場氛圍不合,且觸動一些官員利益,受到排擠和打壓。】
【不少由戚繼光,提出對倭寇有效與實用的建議與計劃,都難以被采用與推行。】
【並且在軍事資源的調配上,以及對軍隊指揮權等方麵上,經常遇到阻礙與掣肘,並且限製重重,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但是戚繼光仍舊堅持自己的軍事理念與抗擊倭寇的想法,在得到時任台州知府(正四品)譚綸的支持下,更是率先打破了傳統的軍戶限製下的募兵模式。】
【招募了大量浙江義烏的農民與礦工為新軍,而這些人最初並非軍戶,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都是自願參軍。】
【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些人,不是見識過倭寇的肆虐,就是被倭寇肆虐與殘害過的平民百姓們。】
【戚繼光看中了他們樸實,勇敢,堅韌的品質,以及抗擊倭寇的決心。】
【在戚繼光的積極訓練下,很快便打造出了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極強,威名赫赫,讓來犯倭寇聞風喪膽的“戚家軍”。】
大漢武帝界。
漢武帝劉徹:“軍戶?這軍戶的意思,是說在後世的大明時代下,不是軍戶的人員,是無法正常參與朝廷軍隊募兵的嗎?”
“這難道也是後世大明,吸取了大唐王朝的府兵製度的經驗,所發明的新的軍隊製度嗎?”
最後,漢武帝劉徹疑問的喃道:“若是這樣的話,這個軍戶製度,一旦腐敗侵蝕之後,那麼大明軍隊的戰鬥力,不就無法保障了?”
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張居正的祖父也是軍戶出身,這戚繼光雖說是將門之後,也同樣是軍戶出身。”
“這後世的大明的軍戶,似乎與大唐的府兵製有些相似之處,就是不知道其細節內容是什麼,有什麼差彆了。”
隨後唐太宗李世民想到,在大明武官的地位與權力,整個上都要比大明文官的地位與權力都要低。
那麼這些大明後世的軍戶的地位與權力,應該也不會太高才對。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若是後世大明的軍戶,已經不再是大明王朝的一種榮譽,又被貪汙給腐敗侵蝕的話,那麼這大明軍隊的戰鬥力也將難以為繼。”
明成祖朱棣可以想象的出,當整個大明王朝都已經貪汙腐敗成風的話。
那麼大明的軍戶製度,也將成為那些已經沉淪在腐敗利益當中武官,用於中飽私囊工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