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能勉強維持著,對大明王朝來說,是一種相對清明的政治狀態。】
【這或許就是明神宗朱翊均,想要的一種政治狀態吧。】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相對清明的政治狀態,很快就消失了,腐敗黑暗,又再一次成為大明朝廷與官場上的主流。】
【大明權貴之間,開始走私,開始掠奪與侵占著大明的財產與氣數,大家都貪了,大家都有走私,那就不存在走私了。】
【大家都一起爬在大明的身上,吸食著大明王朝的氣運,那就不存在誰是異類了。】
【若是有異類出現時,他們也會對異類,在政治上進行打壓與排擠,確保大明朝廷中,不會再出現第二個張居正。】
諸天萬界下大清時代。
民間:
百姓甲歎道:“這樣的大明,也不知道有什麼好懷念的。”
百姓乙亦是如此歎道:“大明最大的問題,就是腐敗。”
“也可惜了那麼多忠君愛國的大明武將們。”
【在邊關走私的問題上,李成梁也開始睜一隻閉一隻眼。】
【並且在大明朝廷,同意了以夷製夷的邊防策略之後,李成梁或者是李家的人中,也有所參與了進來。】
【而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兩兄弟,在李成梁的身邊的這三年,可以說是改變他們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三年。】
【其中在大明滅亡之後,一直以大明遺民,並堅決拒絕為大清做官,而隱居的明末秀才彭孫貽。】
【其著的《山中聞見錄》中,就記載過努爾哈赤,在李成梁身邊擔任親兵的事跡。】
【在《山中聞見錄》記載“太祖既長,身長八尺,智力過人,隸成梁標下。每戰必先登,屢立功,成梁厚待之”。】
【“初,清太祖讚畫成梁軍務,在幕中,成梁使長建州”】
【努爾哈赤在李成梁帳下,主要的並不是努爾哈赤參與了多少與蒙古人之間的爭鬥,而是可以接觸,並學習大明王朝,先進的軍事製度,戰術戰法。】
【以及,知道了大明朝廷的內部混亂與腐敗。】
大明仁宗界。
明仁宗朱高熾喃道:“大明遺民,這是一個多麼沉重,又令人動容的稱謂。”
“為了能讓自己所著的書作得以留存下去,不得不把努爾哈赤,改為清太祖。”
大明英宗界。
明英宗朱祁鎮不屑的冷哼道:“既然認為自己是大明遺民,卻以將那努爾哈赤這樣的白眼狼稱為清太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