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驚訝:“這三大糧食作物,全都可以做為軍事物資來使用啊。”
身為大明王朝最熱衷於軍事與開疆擴土的皇帝,明成祖朱棣一下就看到了這三大糧食作物,在軍事上能作用。
雖然還不知道,這世界另一端大陸上的三大糧食作物的名稱叫什麼,能已經在天道畫麵中,看到了實物樣式。
隻要畫師將其拓畫下來即可。
等這一世裡的鄭和,再次從西洋回來時,就可以讓鄭和依圖去尋找了。
想到這裡時的明成祖朱棣並喃道:“也不知道,已經身在西洋的鄭和,在西洋上能不能看到天道盤點的內容。”
自從每一期天道盤點出現之後,明成祖朱棣就已經讓人到民間去了解情況了。
然而,明成祖朱棣發現,此時能來到大明王朝的那些西洋人,極大多數是看不到天道盤點所展現的內容的。
反而,經常與大明交戰,時時尋找機會,想侵擾華夏中原的那些外族蠻夷,卻能都能看到這些天道信息。
比如蒙古人,女真人,嶺南的,巴蜀的,乃至西域諸國中的使者,都有不少人能看到。
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雖然,明成祖朱棣,還沒有弄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與現象,
但有一點,明成祖朱棣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華夏中原的漢人,都能看到天道盤點。
所以,此時的明成祖朱棣就在想。
若是此時已經身處在西洋之上的鄭和,也能觀看到華夏中原的天道盤點的話,那鄭和是不是直接就可以去尋找這三大糧食作物了?
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大唐王朝目前的軍事製度,有藩鎮與府兵兩種軍事製度。”
“藩鎮兵,多是招募而來的兵士。”
“而府兵,則是大唐王朝所管轄與統領,兵農合一製度下有軍籍的士兵。”
(大唐的府兵製是兵,將分離的一種製度,管理體製較為複雜。)
(但有兩點很重要,一是在戰爭之時,根據朝廷命令由朝廷任命的將領統領府兵出征,這些將領在出征期間對所統領的府兵有絕對的指揮權。)
(二則是,一旦戰爭結束後,將領回朝,府兵歸府,兵將分離,而回府的士兵則重新歸農,大明的衛所製度,參考了大唐的府兵製度。)
(大唐的藩鎮之兵,則是由朝廷任命的藩將,在戰爭發生時,可以根據不同的戰時情況,可以自行行招募。)
(在待遇上,大唐朝廷會對府兵直接負責,而藩兵多是由藩將負主責,大唐朝廷負次責,大唐朝廷隻須對藩將進行監管即可。)
唐太宗李世民:“或是在大唐時代,就獲得這三大糧食作物。”
“那麼糧食作物一(土豆),就可以讓東北邊軍,安北軍,進行推廣與耕種,當然凡是和後世安祿山長相似者,一定是要斬殺掉的。”
“而糧食作物二(番薯),就可以讓河西軍,安西軍,去尋找到合適的地方,進行耕種。”
“隻要有了三大糧食作物,大唐的軍隊,以及大唐的百姓,就可以打到哪裡,耕種到哪裡,就能解決最大的糧食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