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隻是平定一個寧夏的叛亂,居然還動用到這麼大的軍事力量?”
看著天道畫麵中,那不斷向寧夏彙聚的各地大明軍隊。
對於這樣的一幕,明太祖朱元璋是相當的不滿。
但明太祖朱元璋也明白,寧夏軍鎮本就是用來抵禦與防止蒙古人南下而設置的軍事重鎮。
當寧夏軍鎮發生叛亂之時,這就相當是給塞外的蒙古人,打開了一個防線缺口一樣。
那塞外的蒙古人不可能不趁機南下,放過這千載難逢可以大肆劫掠的機會。
與其說是寧夏的哱拜與劉東暘發起的造反,還不如說是哱拜,劉東暘等人,與蒙古人一起製造了華夏西北邊區的動蕩。
此時的大明王朝,需要平定的不僅僅是哱拜與劉東暘的叛軍,還要將越過長城的蒙古人擊退。
雖然明太祖朱元璋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也能分析清楚局勢與戰況的變化。
但還是對於後世那些腐儒文官,所造成這樣的局麵,是非常的不滿。
若不是地所謂文尊武卑的優越在作祟,以及貪汙腐敗成風,又何來的寧夏之亂?
【萬曆二十年(1592)四月,各地開始調派精兵前往寧夏平叛時。】
【那櫻花倭人留在華夏的間諜,在得知消息後,立即就將情報傳回櫻花島,尤其是浙江地區的備倭兵已經開拔。】
【雖然山東的備倭兵並沒有前去寧夏平亂,但這個情報對此時的倭國人來說,已經足夠了。】
【大明的備倭兵,是由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元年(1403),為了防止東海地區猖獗的海盜倭寇,所設的海防軍而得來。】
【而山東的備倭兵,在大明王朝的正統年間,在關乎大明王朝生死存亡的‘北京保衛戰’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明諸帝:
明太祖朱元璋又疑問了:“???,這‘北京保衛戰’又是怎麼回事?”
此時的明太祖朱元璋,雖然還不清楚,大明的京城,為什麼從南京變了北京。
但是這突然被天道盤點出來的‘北京保衛戰’,又是怎麼的一回事?
現在天道在盤點的是天道曆史進程中大明萬曆年間的曆史事件,而這正統年間,又是哪一位大明的不屑子孫在位期間,所弄出來的幺蛾子?
還是說萬曆之後,就是正統了?
不會說是這正統年間,會是比萬曆還早的時代吧??
明成祖朱棣:“萬曆年間的事情,都還沒有結束,現在又出來了一個正統年間的‘北京保衛戰’,還是關乎大明王朝生死存亡的曆史事件。”
“這後世的大明王朝,還有多少的糟心事?”
明宣宗朱瞻基皺眉:“正統年間?北京保衛戰,朕的眼皮怎麼突然就跳了,難道這事還能與朕有關係?”
大明英宗界。
明英宗朱祁鎮錯愕:“正統年間,不就是朕的年號嗎?怎麼突然就跳出了一個‘北京保衛戰’,這天道盤點是不是弄錯了。”
“以朕的英明神武,都稱朕有不減太宗皇帝之雄才,怎麼可能讓大明王朝發生這種事情?”
“簡直就是在胡扯!”
【有人說,寧夏的叛亂大戰,就是大明王朝香積寺之戰,死都是大明的精銳。】
大明世宗界。
明世宗朱厚熜淡淡的喃道:“大明王朝香積寺之戰?死都是大明的精銳?”
【四月五日,哱拜等人發現明軍不再攻城,開始封鎖寧夏軍鎮周邊,欲將圍困寧夏後。】
【於是,哱拜讓土文秀,許朝兩人,各帶兩千叛軍騎兵,從東西兩門待命。】
【哱拜親自帶領步兵從南門出城,並以戰車結成防禦陣勢,後方的步兵推著推車,帶著火炮緩緩的推進。】
【明軍將領見叛軍敢如此出城擺陣,不少明軍將士,因在這些日子裡憋了一肚子氣的他們,果斷的請求出戰。】
【而原寧夏副總兵李昫,深知哱拜的用兵狡詐,料其必有埋伏或是後手。】
【監軍梅國楨,在聽眾了李昫的分析建議之後,讓李昫帶兵出擊。】
【果然,在李昫帶領明軍殺出,與哱拜的步兵交戰廝殺在一起時。】
【土文秀與許朝兩人,各帶領的兩千叛軍騎兵,從東西兩門殺出。】
【接著延綏副總兵王通,大同副總兵麻貴,率領明軍騎兵從左右殺出,直接與叛軍騎兵廝殺在了一起。】
【這是自寧夏叛亂以來,最大的一場野外廝殺,明軍與叛軍的火炮,都在不斷的調整炮擊角度,在轟擊著對方軍陣的後方。】
【騎兵衝殺,步兵絞殺,戰車衝撞,火炮轟擊,火統射擊的大戰,直接就在寧夏軍城外展開。】
【或許雙方一開始,都隻是想試探性的行動,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短兵交接之後,在火炮聲下,擊鼓聲中打出了真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