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在玉浦海戰中取得勝利,不僅僅鼓舞到了全羅道的李洸。】
【同時還鼓舞到了朝鮮王李昖,還有已經逃到臨津江北岸,原漢城守城大將,朝鮮的都元帥金命元。】
【於是,金命元於5月12日率軍渡回臨津江南岸。】
【由於,金命元從南岸逃到北岸的官員與士兵中,得到有小股倭寇已經占據了碧蹄館的傳言,所以,金命元的目標就是奪回碧蹄館。】
【然而,當金命元小心翼翼的領軍到達碧蹄館時,卻發現根基就沒有倭寇。】
【但是,出於某種原因,金命元謊報在碧蹄館以伏擊了一支倭寇的先前部隊,並取得了完勝。】
【金命元傳回來的捷報,讓朝鮮王李昖的信心再次受到了鼓勵,便認為隻要金命元部隊再努力一下,就可以進行反攻,並且將倭寇驅逐出漢城的錯覺。】
【於是,朝鮮王李昖讓從其他地方返回的李鎰等人,與金命元在臨津江北岸會師,這時臨津江以北的朝鮮總兵力已有1萬3千人,也都做足了要發起收複漢城之戰的準備。】
【而全羅道的李洸,在聽聞各地義軍纏住了倭寇的各路大軍,倭寇的水軍遭遇李舜臣攻敗,後勤線越來越緊張的傳言情報之後。】
【李洸就已經有些按捺不住,自己要再次北上收複漢城的決心。】
【之後,又聽到金命元又在碧蹄館伏擊中擊敗了倭寇的先鋒大軍情報後,更是聽信了朝鮮朝廷中此時大肆流傳倭寇之勢,已是頹廢之勢的傳言。】
【加之,朝鮮王李昖下詔到全朝鮮各地,要求各地方官員組織朝鮮勤王大軍,一同收複漢城的詔書。】
【於是,全羅道的李洸也開始不斷的催促著全羅道的軍民,趕快集結大軍,要再次北上前去收複漢城。】
諸天萬界:
民間:
有人想不明白的疑問道:“這朝鮮的朝廷是怎麼一回事?那金命元的戰報都是虛假的,他們怎麼像是打了雞血一樣?”
有人回道:“雖說是謊報的虛假戰報,但也鼓舞了朝鮮民眾抗擊倭寇的信心啊?”
有人不讚同的說道:“是鼓舞了朝鮮民眾抗擊倭寇的信心?還是鼓舞朝鮮官員想建功立業的貪心?”
“就怕他們會盲目自信過了頭,認為倭寇會不堪一擊那就麻煩了,”
那人回道:“再怎麼說,那也是起到了正麵的效果,起碼也算是起到了,他們要抗擊倭寇的信心,總歸是一件好事。”
有人補上一句:“然後,就有了號稱十三萬勤王大軍,被兩千倭寇擊敗的事件嗎?”
......
【在倭寇方麵,加藤清正統領的倭寇第二軍團,因為水流湍急,又缺乏渡船。】
【所以加藤清正沒有急著選擇渡江繼續北上,隻能駐紮在臨津江南岸,尋找渡船。】
【而這則消息傳到朝鮮朝廷內時,使朝鮮朝廷上下都以為加藤清正是被金命元所震懾才不敢渡江的。】
【於是,在5月13日,朝鮮王李昖下旨命令金命元和李鎰等人去討伐加藤清正。】
【然而,在第二天的5月14日,小西行長率領的第一軍團,和黑田長政率領的第三軍團,也相繼抵達臨津江南岸地區。】
【此時倭寇的三大軍團,共計6萬人以上,但都被此時的臨津江給阻擋了前路,因為沒有渡船。】
【而倭寇在短時間內無法湊齊船隻渡江的這一舉動,卻被朝鮮方麵誤認為,是倭寇在遭受連續的作戰失敗之後,已經極度為畏懼朝鮮大軍了,不敢渡江再與朝鮮大軍一戰了。】
【恰好,倭寇的第一軍團的小西行長,是商人出身,並且在倭寇發動入侵朝鮮戰爭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