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的第一軍團,從最早的一萬八千人,之後被豐臣秀吉擴編至兩萬四千人,以是倭寇侵朝九大軍團的人數與精銳之最。】
【平壤城依大同江而建,東,南兩麵臨近大同江,逃出城後的小西行長,第一時間便是登船過江。】
【而急於逃命的倭寇,也沒有來得及將所有船隻燒毀。】
【大同江,為小西行長南逃提供了生機。】
【在小西行長南逃之後,沒能來得逃走的倭寇,幾乎都殞命於平壤城中。】
【其中,倭寇大將後藤加義,被明軍炮火擊中,當場身亡,其部下全員被擊斃於平壤城中。】
【倭寇猛將久野重勝,在激烈的巷戰中,與遼東副總兵祖承訓狹路相逢,最終久野重勝在祖承訓淩厲攻勢之下,敗下陣來,被祖承訓一刀砍掉了頭顱。】
【在李如鬆成功收複了平壤城之後,立即讓薊鎮精兵戚家軍)利用渡船在大同江上搭建浮橋,因為乘勝追擊的戰馬要過江。】
諸天萬界大明時代。
民間:
百姓甲:“可惡,沒想到,還是讓那小西行長給逃了。”
百姓乙:“沒有這大同江在,當遼東精兵騎上戰馬時,那就是大明的遼東鐵騎了,其戰鬥力要提升數倍以上。”
百姓丙:“倭寇沒有騎兵,他們的戰馬都是稀缺資源,隻有倭寇將領與少數特殊部隊,才能騎上戰馬。”
“若是沒有這大同江的存在,先是讓那小西行長等殘軍跑上一天,他們也跑不掉大明遼東鐵騎的追擊。”
......
【大同江的江麵寬度,將近有一裡四五百米),在薊鎮精兵戚家軍)不斷的努力與嘗試之下,並且利用了大量的渡船為浮橋的主體。】
【在花了不到兩天的時間,便成功搭建好了一座渡江浮橋。】
【這也是大同江的江麵上,出現的第一座橋梁。】
【於是,李如鬆讓其弟李如柏,與祖承訓,查大受,李芳春,李寧等一眾遼東將領,
帶領八千遼東鐵騎,南下乘勝追擊小西行長等人。】
【而在不到三天的時間裡,成功逃到開城的小西行長,立即就把倭國第一軍團被大明天兵,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就攻破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倭國上下。】
【整個倭國上下無不震驚,就連豐臣秀吉,都不敢相信這樣的一份戰報。】
【一時之間,整個倭寇上下無不人心人心惶惶。】
【小西行人的倭國第一軍團,是他們九大軍團中,最為精銳的一支軍團了,不然也不會被安排在平壤城中駐守了,其目的,就是為了防禦大明王朝的。】
【後來豐臣秀吉,認為還是不夠穩妥,於是將倭國第一軍團,從一萬八千人,擴編到兩萬四千人。】
【並且配置了,倭國九大軍團中最多的火器與火炮。】
【結果,被他們認為固若金湯的平壤城,僅僅被大明王朝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就攻破了,這樣的打擊對他豐臣秀吉的野心來說是巨大的。】
【同時,也是對整個櫻花倭國打擊,也是巨大的。】
【平壤城在大明火器之下,僅僅隻是半天的時間就即告失守了,這樣的消息出乎所有倭寇將領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