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明倭雙方人員都沒有料想到,不期而遇的意外。】
【在雙方短暫的錯愕之後,展開了激戰。】
【查大受見倭寇人數遠不及己方,當機立斷,揮舞長刀,身先士卒的衝向敵陣,身後遼東鐵騎緊隨其後。】
【衝鋒起勢後的遼東鐵騎,氣勢如虹,踏地如雷,直接把物見隊的倭寇全都給驚嚇到了...】
【倭將加藤光泰與前野長康,見明軍氣勢如此,也是魂飛天外,連忙指揮手下的倭寇應戰。】
【然而,已經展開衝鋒,久經沙場的遼東鐵騎,豈是這些物見隊的倭寇,能夠抵擋得住的?】
【一番激戰後,倭寇被斬首百餘,加藤光泰與前野長康也狼狽逃回王京報信,而明軍僅有少量人員受傷,無人陣亡。】
【而做為向導隨行的朝鮮防禦使高彥伯,也同樣被大明遼東鐵騎給震驚到了。】
【並且心口呐喊到:這就是大明天朝上國的天兵,真是太強大了,朝鮮有救了...】
【這一場讓雙方都沒有預料到的意外之戰,在戰後讓查大受意識到了倭寇並未完全撤離漢城,之前的情報可能有誤。】
......
【而倭寇一方,完全沒有想到,明軍會來得如此之快。】
【為了確保自己的伏擊大計,能夠繼續實施下去,倭寇總大將宇喜多秀家立即下令,讓各路倭軍,加快了集結的步伐。】
【此時在漢城周圍各地,加上從北方南逃至漢城的倭兵,一共有五萬多的倭兵,】
【此時有兩萬多的倭兵,正在前去碧蹄館集結,還有一萬倭兵留守漢城,同時還有兩萬倭兵在向漢城趕來的路上。】
諸天萬界大明時代。
民間:
有百姓擔心道:“五萬多的倭寇在設伏,或是讓他們成功,那怕我們的大明軍豈不是要損失慘重了?”
......
【正月二十六日清晨,李如鬆得到查大受初戰報捷的消息後,李如鬆的判斷也是和查大受一樣的。】
【開城與漢城之間的隻有150裡70公裡),以遼東騎兵的行軍速度,鐵騎兵一日便可以到達。】
【而精銳輕騎兵,若是急行軍前進的話,半天都不需要,便可以到達。】
【當然,這是大明騎兵,在遼東,在大草原上的行軍速度,在朝鮮地區內,騎兵的行軍速度,自然會有下降。】
【現在情況又變,又無法知道倭寇真實意圖,以及兵力情況下,李如鬆也不敢率領大軍南下。】
【李如鬆身為李成梁的長子,對於遼東鐵騎將士的秉性非常清楚,遼東鐵騎的將士對於建功立業,對於戰功的渴望是極為強烈的。】
【因為有李成梁榜樣在前,所以遼東鐵騎精銳將士,無不想要成為第二個李成梁式的崛起。】
【隻要能在沙場上建功立業,就算無法達到李成梁將軍的那樣的高度,那也是可以族譜上能單開一頁的榮耀。】
【為防止查大受與遼東鐵騎精銳將士會輕敵冒進,李如鬆決定自己率領精銳騎兵南下進行踏看探查倭寇在漢城的真實情況。】
【然後,此時的明軍主力,雖然已經到達了開城。】
【但是李如鬆在前方情報不明的情況之下,並不敢讓三軍主力全數渡過臨津江。】
【於是,李如鬆便讓已經渡過臨津江的先鋒軍中的副總兵孫守廉,祖承訓,以及遊擊將軍李寧等人,選領三千精騎,前去哨探漢城道路,與接應查大受的探查隊。】
【正月二十六日的下午,大明東征軍三路軍的主將楊元,李如柏,張世爵等人了解到情況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