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行長此舉的用意,沈惟敬怎麼會看不明白,小西行長不過想借此事,在談判中,想要獲得更多的底氣與底牌罷了。】
【若是此時倭寇的軍中,真的那麼有底氣與底牌的話,又何必送信給大明要求議和談判?】
【於是,沈惟敬在附和與稱讚一番倭寇將士的勇敢之後,提出明倭兩國之間的和談基礎要達成三個要求,才有可能實現明倭兩國之間真正的和談。】
【第一,歸還侵占的朝鮮國土,並從朝鮮中撤走,並且表示,今後永遠不能再對朝鮮擅動兵戈。】
【第二,需要歸還之前被俘的朝鮮王子以及所有朝鮮官員。】
【第三,櫻花倭國的豐臣秀吉要向大明的天子皇帝低頭認錯。】
【沈惟敬表明,如果櫻花倭國能做到這三點,那麼經略大人宋應昌)就奏請大明朝廷冊封豐臣秀吉為櫻花國王,要是做不到,那麼大明王朝將不惜一切代價打到櫻花倭國去。】
諸天萬界大明時代。
民間:
百姓甲冷言道:“宋應昌開出的這三個要求,即使倭寇都答應了,在我看來,還是遠遠的不夠。”
百姓乙:“與倭寇所犯下的惡行相比,這三個要求,是遠遠不夠的。”
“而這三個要求,看是強硬,其實卻是在虛張聲勢,根本就嚇不到倭寇。”
百姓甲:“這些,不過是宋應昌與沈惟敬在抬高真正談判的價碼罷了,明倭兩國之間的和談,本身就是一場博弈。”
“並且雙方都當事人,當朝鮮的局勢已經走到和談的地步時,就表示著明倭兩國之中,都有了不想繼續戰鬥下去的想法。”
“這應該是一種雙方都是心照不宣,並且也清楚的事情,這就看雙方想通過這一次談判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了。”
......
【聽完沈惟敬提出的三個要求後,小西行長心中冷笑不已,除了第二個要求是可以答應的,第一個與第三個,是基本不可能答應的。】
【之後,在沈惟敬與小西行長的拉扯與交鋒下。】
【最終,小西行長同意,先就歸還朝鮮王子及官員一事展開初步行動,承諾會在限定時間內將被俘人員安全送回朝鮮。】
【但對於從朝鮮撤兵以及豐臣秀吉向大明皇帝低頭認錯這兩個要求,小西行長表示需要向豐臣秀吉請示,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條件。】
【小西行長稱,若大明方麵能同意開放一定的海上貿易口岸,允許倭國商船往來通商,並且在貿易稅上給予一定優惠,倭國便會在撤軍事宜上認真考慮。】
【同時,小西行長隱晦的提及到,關於豐臣秀吉認錯一事,可改為以國書形式表達對大明的“敬重”,而非直接低頭認錯,否則此次談判,也就沒有再繼續進行下去的必要了。】
【沈惟敬深知這是小西行長的試探,但開放貿易口岸並非小事,需奏請朝廷定奪,但就此打住談判又恐錯失良機。】
【於是沈惟敬回應道,通商之事可待撤兵及認錯事宜有實質性進展後再行商議,至於國書表達敬重,形式與措辭必須由大明禮部審定,要確保符合天朝上國威嚴才行。】
【回到營帳後,沈惟敬立即修書一封,快馬加鞭送往大明東征軍經略宋應昌處。】
【宋應昌收到書信後,與麾下謀士幕僚緊急商討。】
【眾人意見不一,有的認為貿易開放可促進經濟交流,以經濟羈縻倭國;有的則擔憂倭國狼子野心,開放口岸會引狼入室。】
【最終,宋應昌決定先回複沈惟敬,穩住小西行長,告知其撤兵與認錯是和談的核心,貿易之事可作為後續協商內容,但絕不能本末倒置。】
【同時,宋應昌還命令開城前線的明軍加強戒備,若倭國稍有不軌之舉,隨時準備應對戰事。】
......
【而在倭國方麵,豐臣秀吉聽聞談判內容,大發雷霆,要他向大明低頭認錯,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