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讓楊應龍沒有想到的是,大明京城朝堂的爭鬥,以及大明文官的心思,又豈是楊應龍所能預料的。】
【在楊應龍向大明朝廷送上認錯奏書之後不久,王繼光在四川巡撫的位置上,僅僅待了一年就被革職歸鄉了。】
【萬曆二十二年1594),在王繼光之後,四川巡撫一職便暫時處於空缺狀態,由當時由川黔總督邢玠處理相關事務。】
【此時的兵部侍郎正三品)邢玠,在處理楊應龍事宜,采取了恩威並施的方式。】
【邢玠承諾楊應龍出播州至重慶聽審,會保全楊應龍的性命。】
【楊應龍對此時兵部侍郎邢玠的為人,亦有耳聞,知道邢玠為人坦率正直,不是王繼光可比。】
【但楊應龍心中也是顧慮重重,畢竟雙方之間已經動了兵戈,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萬曆二十三年1595)5月,經過一番沉思與考慮之後,此時沒有多大反意的楊應龍,還是答應了邢玠。】
【於是,楊應龍一行人,帶著從四川明軍手上繳獲的輜重與火炮等,以及被明軍撤退前自己炸壞,炸毀的火炮殘骸,前往重慶聽審。】
【而在楊應龍,前去重慶聽審的期間,已經命播州的工匠照著大將軍炮,進行了仿造,雖然一開始仿造出來的效果並不理想。】
【但楊應龍卻無所謂,因為有很多需要用到的礦產資源,在播州地區,就算播州地區沒有,也可以在西南地區都有找到。】
【在楊應龍看來,自己的仿造隻不過是多費些時間而已,慢慢來,熟能生巧,總會能弄好的。】
【同時,楊應龍對於各類收繳的火器與火炮,都留了一門,並隱藏了起來。】
【至於應付的理由,也就早想好了。】
【因為在雙方交戰之中,有很多火器都是明軍已經炸毀的,即便少了一兩門火器的殘骸沒打到,那也正常。】
【或是明軍一定要把所有殘骸找出來,那也沒關係,到時楊應龍會安排向導和明軍一起去找,隻要明軍自己不嫌麻煩就行。】
【然而,在楊應龍到達重慶之後,此次的重慶之行,也為楊應龍與大明朝廷之間的隔閡,進一步的加深。】
......
【早在楊應龍向大明進行送上認錯奏書時,大明朝廷的文官集團,大多數都認為,這是楊應龍懼怕大明朝廷會派大軍會順勢剿滅播州楊氏一族的最好證明。】
【因為在大明文官集團中,不管是推進‘改士歸流’的溫和派,還是強硬派,即便他們之間存在多少分歧與觀點不同,但他們最終的目地,卻是相同的。】
【至於成回收到播州之地的管轄權之後,這其中的利益該如何分配,那將是他們內部之間的事情了。】
【尤其是王繼光一派的人員,也因為王繼光的兵敗,失去了較大的主動權,但不妨礙他們給出的策略,或者有主導性質的意見。】
【最終,在保全性命楊應龍性命的前提下,大明朝廷判決此次民變之事,主責在於已經被革職的王繼光。】
【但次要責任在於播州的民變的楊應龍。】
【對於楊應龍的責任,將從輕處罰,但是對造成大明軍隊的損失,卻要進行處置。】
【最後,判決讓楊應龍交出衝殺大明官軍的主犯12人斬於重慶,並處贖金4萬兩。】
【同時,讓楊應龍的次子楊可棟,做為播州與大明之間的人質,則要留在重慶府羈押,等楊應龍交夠4萬兩贖金後,便能放歸。】
【此外,免除楊應龍在大明朝廷中的一切過往的官職與職務,由其長子楊朝棟代行父職。】
【同時,大明朝廷將會在播州增設管理播州一些地區,日常事務的流官官職,但各大土司所在的地區,暫不增設流官。】
【除此之外,播州境內的土司等情況,再不作任何改變。】
諸天萬界大明時代:
民間:
百姓甲驚呼道:“果然,這味道,在符合大明文官的政治特色操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