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龍拒絕了楊應龍的乞降後,立即調集部隊,全力攻打海龍囤大城前山九關中的前兩銅柱關和鐵柱關。】
【銅柱關和鐵柱關作為海龍囤大城前山九關中的前兩道防線,分彆雄踞東南和東北方向,扼守著進入海龍屯堡的咽喉要道。】
【兩關之間,有四百米長的城牆蜿蜒如龍,將銅柱關與鐵柱關緊緊相連,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
【同時,這兩關構也是播州叛軍物資轉運和駐軍的重要節點。】
【銅柱關原名“水關”,因靠近白沙水而得名,清澈的水流為海龍囤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
【而鐵柱關也同樣如是,不僅有水源,周圍還叢林,可以為海龍囤供應用的柴火等。】
【在激戰中,鎮守鐵柱關的播軍將領楊珠,被大明的炮火擊中身亡,隨後鐵柱關被攻破,其屍首被明軍抬至銅柱關與飛虎關示眾。】
【銅柱關的守關叛軍士氣崩潰,隨後被明軍攻破,並在大火中燒毀。】
【明軍燒毀兩關後,播軍失去了與外界的物資聯係,整個播州叛軍,都陷入“斷水斷糧”的境地中。】
【楊應龍下令,在海龍屯的內守軍掘井取水。】
【銅柱關和鐵柱關之後,便是飛虎關,而有飛虎關有“三十六步天梯”險要地勢,明軍強攻數次沒能成功。】
【隨後李化龍與眾將商討後決定,分兵一路,繞開飛虎關,先後打飛虎關後方的萬安關
。】
【而這個軍事任務,最後交給了南川一路的馬孔英的身上。】
【因為,秦良玉與白杆兵,都是馬孔英的帳下將領。】
【六月二日,馬孔英部成功拿下萬安關,秦良玉與白杆兵為破關首功。】
【萬安關一破,堅守在飛虎關的播州叛軍與海龍囤之間徹底被阻斷聯係,隨後飛虎關被明軍攻破。】
【八路平播大軍,全數會師海龍囤大城之下,將海龍囤嚴密包圍,輪番攻打。】
【其間李化龍父親去世,為了不讓戰事拖的太久,李化龍穿戴喪服繼續指揮作戰。】
【然而,卻又遭遇陰雨綿綿,長下不晴,在李化龍堅持下,所有明軍將士,隻能在泥淖中奔波苦戰。】
【六月四日,天氣陡然放晴,明軍抓住時機,攻勢驟然加劇。】
【六月五日,四川總兵陳琳身先士卒,一鼓作氣攻克海龍囤土城,楊應龍試圖招募敢死隊做最後抵抗,卻無人響應。】
【六月五晚,陳琳、吳廣率領明軍銜枚疾進,悄悄攀上山崖,一舉斬殺守關播軍。】
【楊應龍聞訊提刀巡視防務,隻見海龍囤大城的外,已是四麵火光衝天,絕望之下對著身邊的妻妾悲歎:“我已無力護佑你們。”】
【楊應龍不知道,自己為何會有如此下場,自始至終他楊應龍不過是想要保住先祖留下來的七百多年的基業。】
【他楊應龍是造反了,但是他楊應龍是真的要反了大明嗎?楊應龍不知道了。】
【但楊應龍知道自己是敗了,自己不僅沒能保住先祖留下來的七百多年的基業,恐楊氏一族也可能會遭到誅連...】
【六月初六清晨,明軍攻破海龍囤大城,明軍如潮水般湧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