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世,撫順城一戰,很少被人知曉,即便有人介紹,都是簡單的一帶而過。】
【畢竟撫順城一戰,在很多人看來,其最大的作用,不過隻是在指出李永芳的投金,以及讓大明驚聞後金反明的造反號角。】
【然而,在這順城一戰中,在順城軍的守軍之中,仍然是有死戰不降的英勇忠魂。】
【他們或許沒有高官顯爵,卻用血肉之軀扞衛大明疆土,並以身報國。】
【當撫順城的後金軍的炮火中崩裂時,當後金的旗幟試圖插遍城頭時,大明守軍中仍然有著一群,寧死不屈的大明忠魂。】
【負責駐守,並防守東城的撫順千總無品級,相當營長)王命印,攥著染血的腰刀,堵在坍塌的甕城缺口處。】
【身穿的甲胄已被箭矢洞穿數處,卻仍像尊鐵像般擋在潰兵之前。】
【"後退者,我先斬!"王命印的吼聲混著硝煙,率領殘部三次反推登城之敵。】
【甚至被冷箭貫穿了身體,但王命印仍然,奮勇向前,殺進敵軍陣中,在《明季北略》中王命印的最後載是:“身被數創,猶高呼殺賊,以死報國”。】
......
【撫順營的把總相當連長)王學道與唐鑰順,兩人帶著已不足百人的隊伍,在街巷中與建州反賊,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但在麵對,建州反賊,那無窮,無儘的攻勢下,明軍士兵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倒在血泊中,難以抵擋建州反賊的攻勢。】
【激戰中,這兩個大明的下級武官,一人持長槍激戰,一個揮刀砍敵,鮮血橫飛,屍體一片,卻仍然死守在撫順城的火藥庫前。】
【當建州叛軍敵軍,再次蜂擁而至時,兩人退進火藥庫中。】
【已知大勢快去的兩人,王學道果斷的將唐鑰順一把推走後,自己轉身撲向堆積的硝石,並高聲大道:"都來給老子一起陪葬!這些東西,一樣也絕不能留給你們這些建奴。"】
【火光爆起的刹那,點響了撫順城中最為巨大的驚雷,震天的響動,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
【被巨大飛浪推飛,並堅難爬起的的唐鑰順,回頭望著,那衝天的火光與廢墟時,早已滿眼通江的他,沒有選擇逃離,而是揮刀殺上敵群,最終力戰被擒。】
【當被刀架在脖頸時之時,唐鑰順仍啐血罵敵,在頭顱被砍時,唐鑰順的軀體至死也未彎膝,挺直而倒。】
......
【撫順的東州守將李弘祖,即便據守的城門樓已化作焦土,望著城外如蟻的敵兵。】
【李弘祖拔出佩刀割破手臂,用鮮血在城磚上寫下"大明"二字後,率領僅剩下的三十人持戟,展開了他們人生之中,最後的衝鋒。】
【戰前,李弘祖的麾下有千餘人,但是在混戰中,眾多士卒不是被衝散,就已戰死。】
【麵對建州叛軍的勸降,李弘祖破口大罵:“狗彘!昔日食我大明俸祿,啖我大明百姓米糧,竟作如此不忠不義之事。”】
【“一群狼心狗肺白眼狼,大明隻有戰死的野鬼,沒有投降的孬種!”】
【然而,當聽到李永芳已經降了後金時,李弘祖更是大罵李永芳不配姓李,更不配作大明的漢人。】
【當李弘祖用鮮血在城磚上,寫下"大明"二字之後,李弘祖也不再與建州叛軍再費口舌,帶著僅剩下的三十人,直接衝了敵軍之中。】
【最後,李弘祖也是力戰而死。】
【而李弘祖的屍身,更是被建州叛軍亂刀分屍,死狀慘烈無比。】
......
【此外,還有駐守在馬根丹堡的守備李大成,在得知撫順主城,被建州女真人偷襲之後,立即率兩千守軍馳行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