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州城堡,位於撫順城的東南約40裡的渾河支流旁,而馬根單堡在其東側約30裡外。】
【兩堡均沿蘇子河渾河支流)分布,是明軍從撫順向東巡邏,傳遞軍情的前哨據點。】
【東州堡守將是李弘祖,馬根單堡的守將則是李大成,兩人在戰鬥中雖然英勇奮戰,血灑戰場。】
【但在終於也是沒能逃過,努爾哈赤與費英東的算計之下。】
【在《滿文老檔》與《籌遼碩畫》的記載中,費英東率軍占據馬根單堡與東州城後,立即率鑲黃旗精騎沿太子河疾進,搶占靉陽邊門至奉集堡的五處跨河渡口。】
【嚴控所有來往通過的人口,其核心的軍事戰略目的。】
【便是切斷大明王朝與撫順城之間的水路的交通命脈,讓大明的軍事情報,傳遞出現癱瘓與滯後,為他們搬空撫順城,爭取時間。】
【在《滿文老檔》與《籌遼碩畫》中,東州堡與馬根單堡的烽火台,至始至終都沒有點燃。】
......
【雖說,遼東治所遼陽遼寧),在地圖上的與撫順城的直線距離,僅有80多裡40公裡)。】
【但是,由於受遼東地形影響,以及渾河支流,丘陵地帶隔開等原因的存在,想要從遼陽到達撫順城,是需要繞路的。】
【從遼陽出發,向北到達沈陽中衛之後,再從沈陽往東南而下,才能到達撫順城,全程都走大明驛道的話,實際路程190裡左右95公裡)。】
【而費英東率領的左路軍,占據並控製了渾河支流幾處渡口之後,那麼撫順城被後金軍攻打的軍事情報,就不能通過渾河水路的通道,快速的傳遞出去。】
【當費英東完成了戰前製定的戰略目標之後。】
【那麼撫順城中的明這將士,想要將撫順城被攻打的軍事情報,傳到遼陽,那就隻能走陸路北上到沈陽之後,再到遼陽了。】
【撫順城與沈陽之間的距離,全程約90裡45公裡),中間還有葛布軍堡,英守軍堡,以及會安軍堡等大明邊堡。】
【而從撫順往北,前往沈陽最近的一座軍堡,便是會安軍堡。】
【撫順城與會安軍堡,兩地相隔40多裡20公裡)。】
【由於,從沈陽前往撫順城,需要沿著渾河河穀而行,所以在努爾哈赤攻打撫順城之前,早已經派兵封鎖了,從撫順前去沈陽的河穀要道。】
......
【以撫順城為中心,南麵的水路一道,已經被費英東左路軍封鎖了消息的傳遞,北邊又被努爾哈赤讓人封鎖了渾河的河穀要道。】
【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在撫順城地區內的大明軍民,想要將撫順城被攻打的軍事情況快速的傳遞出去,那就隻能翻山越嶺,越河渡水,前往遼陽了。】
【但是這種情況,在當下的大明朝廷與軍隊中,很不實現。】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大明王朝的驛站製度與運轉,在萬曆中後期腐敗之下,已經嚴重廢弛了。】
【在《籌遼碩畫》的記載是,遼東驛站“驛馬缺額過半,驛卒逃亡十之六七”。】
【且存在“驛官克扣草料,私役驛卒”等最為常見的腐敗現象。】
【以撫順至遼陽的驛道為例,不到200裡路程理論上需12天即可六百裡加急)。】
【但是,在實際中,因驛站馬匹瘦弱,驛卒逃亡等情況之下。】
【即便是在撫順之戰爆發之前,從撫順城,將情報轉到遼陽,其傳遞的時間往往,都會延長至37天。】
【這也是努爾哈赤為何敢,如此大搖大擺,毫無忌憚的將撫順城內的一切,花5天時間給搬空的原因。】
【因為,從撫順城,不管是走水路,還是走陸路前去遼陽,這兩條路徑,他努爾哈赤走過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