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擔任大明戶部尚書李汝華,是大明萬曆晚期時代,少有的能乾之臣,同時也是眾多大明無奈之臣中的一員。】
【李汝華的無奈,不僅僅是此時的大明國庫的歲入,已不過四百萬兩,卻要同時應對遼東戰費,各地的動蕩,黃河漕運修繕,宗室祿米的激增。】
【這每一筆賬目,都似絞索勒緊戶部的咽喉,讓李汝華眉頭難展。】
【在李汝華向明神宗朱翊均提出,要“增派田賦稅收”之前。】
【李汝華還向明神宗朱翊均,提出了一策,隻不過是這一策,不僅僅被明神宗朱翊均否決了,還遭遇了大明朝廷上下官員的一致反對。】
【有人說,李汝華的這一策,是在動搖大明王朝的根基製度,是想讓大明提前陷入動蕩的混沌之中。】
【也有人說,李汝華的這一策,若是能成功了,或許還能為大明續上一些國運,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然而,李汝華的這一策,卻是被入主中原後的大清王朝看上了,並且還執行的非常徹底。】
諸天萬界大明時代。
民間:
有百姓錯愕的道:“這後世的李汝華,還有過能援救大明的國策,這又是一個什麼的政策?”
有百姓回道:“被天道後世大明,上上下下一致否則的政策,或許還真有可能是救國之策。”
“沒聽天道盤點了嗎,李汝華之策,沒有被大明采用,反而被那白眼狼的大清王朝給使用了嗎?”
......
【李汝華是萬曆八年1580)的科舉三甲進士,與張居正的兒子張懋修狀元),張敬修二甲進士)同榜,但排在第194名。】
【因為在這一年的科舉進士,共有三百多人,李汝華的名次雖然不高,但已具備入仕資格。】
【又因,此時科舉的主考官是申時行,因此李汝華,又歸在申時行的門生之中。】
【而申時行又同是張居正的門生,因此後世人,也將李汝華,歸為是張居正派係的外圍成員。】
【同時,也有不少人認為,李汝華的仕途路之初,是得到過張居正派係庇護的。】
【因為李汝華在初入仕途之時,也正是張居正的張黨派係如日中天之時,尤其是此時張黨派係的官員,又是實乾務實而著稱的。】
【在這等情況與氛圍之下,自然而然的就對李汝華的仕途,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尤其是,李汝華還是申時行的門生,而當時的申時行,也同樣是張黨派係的重要官員之一。】
【雖說申時行,也是以張居正的門生入的仕,也是受張居正的提拔之後,才得以進入內閣之中,更是張居正推行改革的得力助手之一。】
【但是,申時行終究不是張居正派係繼承人,因為申時行對自己的自我認知,是非常的清晰與清楚的。】
【申時行知道,自己不是張居正,也不可能有張居正那樣的能力與手段,敢與天下所有人為敵的魄力與理想,他,申時行擔不起這個擔子。】
【所以在張居正病重,張四維得勢之前,申時行就主動向明神宗朱翊均靠近了。】
【因此,申時行雖是張居正推行改革的得力助手之一,但也有並沒有被視為張黨派係的主要官員,遭遇清算。】
【畢竟,申時行的執政理念,是一種既想維護大明皇權,又想維護文官集團與世家大族的利益的平衡派。】
【因此,李汝華無論是在仕途上,還是在行事風格上,都受到了張居正派係的影響,也受到了申時行的執政理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