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思宗界1642)。
山海關:
遼東總兵吳三桂,看著此時的天道內容,也跟著喃道:“我乃大明天朝之將,首級又怎能落入爾等,無德無義的蠻夷韃子之手?”
“跪地叩恩,以死明誌,真是何等的痛快!何等的壯哉!”
“可是,當看到大明將領,在做出這等壯舉之時,我為何會有一種心有餘悸的感覺?”
“難道,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我真的是大清入主中原時的領路人與擁戴者?”
“否則的話,我現在的眼皮為何會狂跳不止?”
“難得是因為,戰死在阿布達裡岡的二舅?”
......
潼關:
陝西三邊總督孫傳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為將者,男兒自要當死於戰場邊野,又何須馬革裹屍。”
......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我大明之將,縱是身死,也該如此,這是保家衛國應有的氣節。”
“天朝戰死的將軍,又豈能是苟且偷安,貪生怕死的腐儒能比?”
“以武治國,多以國強而亡,如地大漢,大唐。”
“以文漢國,國弱受外敵蠻夷欺腐敗而亡,如那大宋,還有這大明。”
“天道大明真是走了一趟那大宋的老路。”
“都說國可以武治之,然後會窮兵黷武而亡,然大秦,漢武,隋煬幾人的功績,有誰敢抹去?”
“至於大宋,雖說繁榮,但都是跪膝歲幣,關鍵時刻,一支能拒敵於國門之外的勁旅。”
“不如一群敢披甲上陣的將士,不如一份‘犯我疆土者雖遠必誅’的血性。”
“歲幣堆不出尊嚴,盟約護不住河山。”
“當鐵騎踏來臨時,都是廢紙一張,最堅實的屏障,從不是案頭的和議,而是邊關將士手中的武器與胸中的赤誠。”
“唯君者,僅僅有護國安民之責,更是要有開疆擴地之任,再盛的文風辭賦,若護不住家國,不過是覆巢下的殘章。”
“文武兼行,才是天朝上國之路。”
......
雖說,在天道畫麵中,大明遊擊將軍喬一琦已經儘力了,大軍戰敗之責,更不在他的身上。
但能像喬一琦這樣,向大明京城跪地叩首之後,再縱身投崖殉國之將,有哪一位心中有雄才大略的帝皇君主會不被動容的?
......
【阿布達裡岡的戰場上,在大明軍中,前軍陷入亂戰,側翼遭遇後金騎兵的衝陣,陷入混戰。】
【當這些不利於大明東路軍的消息,飛快的傳至中軍之時,劉綎是怒不可遏。】
【對劉綎來說,這戰局的崩壞,以及自己的大意中計被伏,都是他劉綎一生為將者的奇恥大辱。】
【戰局不利,前線陣營受挫,士氣不穩,那就自己親自上陣殺敵。】
【於是,須發染白的劉綎,親提镔鐵大刀,準備去前大軍西側,迎戰後金的四貝勒皇太極。】
【同樣,在麵對如此局勢,以及為了穩住軍心的情況下,在出戰之前,劉綎立即命晚明名將,祖大壽之黨弟,祖大樂之兄,此時有大明遊擊將軍祖天定,率左軍一部馳援前軍。】
【劉綎要求祖天定,“不惜代價奪回被占陣地,掩護潰散士兵收攏”。】
......
【而在天道曆史進程中,祖天定,祖大壽,祖大樂三人,皆是遼東祖氏將門之子,尤其是祖大壽與祖大樂更是晚明名將與前清降將。】
【祖大壽與祖大樂,在天道曆史進程中,皆對大明有功,但其降清之行為,雖說是無奈之舉,但其行為與功過是非,在後世充滿了爭論與非議。】
【然而,祖天定,祖大壽,祖大樂三人,與他們的外甥相比,還是遠遠的不及。】
【祖天定,祖大壽,祖大樂三人的外甥,更是在後世,幾乎無人不知,無一不曉,大名鼎鼎。】
【能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大明遼東山海關總兵,大明平西伯,大清平西王,反清複明的“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南明政權的周王,大周政權的昭武皇帝:吳三桂。】
吳三桂的頭銜和身份,還真不少~!)
諸天萬界大明時代。
民間:
“吳三桂?”
“在後世幾乎無人不知,無一不曉,大名鼎鼎,能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
“大明的遼東山海關總兵,平西伯,大清的平西王,反清複明的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南明周王,大周皇帝吳三桂?”
天道在上一時刻,還在盤點著忠君愛國,英勇奮戰,並以死殉國的喬一琦。
下一時刻,就蹦出來一個,身份眾多,幾乎還是在後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名垂千古的吳三桂。
在這樣的反差之下,立即就引起了無數人的驚訝,詫異,疑惑與不解...
這吳三桂是何許人也,為何會有如此多重的身份?
有人言道:“這天道盤點出來的曆史信息,就像是在剝開曆史一樣,永遠也不知道,下一時刻,天道會透露出怎樣的曆史信息與事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人回應道:“老兄,你說的真是太對了,我現在不僅對後世,對那大清王朝,對那《百年屈辱史》,還有這吳三桂,都充滿了好奇。”
“他這吳三桂,倒底是通敵叛國,賣主求榮的小人?”
“還是見風使舵,趨炎附勢,首鼠兩端的奸詐之徒?”
“又或者是有雄才大略,開創一個政權勢力的皇帝梟雄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