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在大明文官集團共同謀劃之下,明神宗朱翊均也不想承擔“薩爾滸慘敗”的主要責任。】
【因此,“薩爾滸慘敗”的主要責任,也全都被推卸到了大明武將的身上。】
【大明文官集團,他們先從南路總兵李如柏入手,彈劾李如柏“逗留觀望,失機僨事”,“怯懦避戰”與“通敵叛將”之罪。】
【因為,在大明文官集團看來,他們所製定出來的戰略計劃,並沒有在戰略上的錯誤,】
【因此,整個“薩爾滸慘敗”的關鍵,便是身為南路總兵李如柏的無能表現所致。】
【他們認為,李如柏在到達鴉鶻關後,沒有果斷的對鴉鶻關發起攻關大戰,沒能將努爾哈赤與後金大軍牽製在鴉鶻關下,就是最大的戰略與戰術上的失職與無能。】
【在馬後炮之下找過失與責任,大明文官集團認為,若是他李如柏,在到達鴉鶻關下時,立即發動攻關大戰,大明的四路大軍,又怎麼會有如此的慘敗?】
【儘管,李如柏是執行楊鎬命令與安排,最終還是成為了文官集團為轉移矛盾與推卸責任,主要的犧牲品。】
【他李如柏若是無罪,那將會是更多的人有罪。】
【最終,李如柏也不堪各方明暗之下的壓力與罵名,在家中自殺身亡。】
【但是大明朝廷與文官集團,依舊追究其戰敗之責,家產被仍抄沒,其家屬被流放。】
【而李如柏一家境遇,也是大明四路大軍主將當中,結局與下場,最悲慘的一家。】
......
諸天萬界大明時代。
民間:
百姓甲:“絕好的,能千古留名的機會與功績,就擺在他李如柏的麵前,他李如柏沒有把握住。”
“就算後世的那些腐儒文官,沒有推卸責任,他李如柏也是罪責難逃。”
百姓乙:“反正都是死,還不如直接舉兵強行攻打鴉鶻關。”
“也不知道,這後世的李如柏,要是能看到這些天道盤點的內容時,他會不會後悔。”
.......
【如果說,李如柏是四路大軍主將當中,最慘的一家。】
【然而,大明文官集團,對於劉綎的彈劾與指責,卻是最多的一個。】
【他們集中指責劉綎“剛愎自用,不願協同”,又“不遵經略調度”,“輕敵兵冒進,對敵大意,致孤軍暴露。”仍戰敗之根源。】
【而所謂的不遵調度,輕敵兵冒進,完全就是了推卸責任,而罔顧實情的彈劾。】
【因為,他們不會提“文官監軍”製度下,導致劉綎等武將缺乏自主決策權的實況。】
【如,劉綎每欲分兵作戰之時,都必谘巡撫周永春的同意,每欲要給軍進止之時,必稟經略楊鎬之事。】
......
【當劉綎率領東路軍進兵之後,他們又彈劾劉綎“行軍遲緩”與“未及時與南路軍進行策應”。】
【戶科給事中李奇珍在奏疏中稱:“若使清河聞警,李如柏少聽賀世賢之計,偏師策應,劉綎當不至死”。】
【這一彈劾,看似針對李如柏,實則是一奏兩彈,彈劾李如柏的同時,也在暗指劉綎未能主動協調友軍,才是導致其身死之因。】
......
【此外,彈劾的言官們,還指出劉綎“輕信偽諜”之罪,麵對“奴酋用杜鬆衣甲旗幟詐稱明軍,劉綎不辨情報令箭真偽核實,盲目突進,其罪難逃。”】
【禦史楊鶴在奏疏,更是中直言:“劉綎雖死,但殺一劉綎不足以謝天下,然殺一劉綎可安朝堂。”】
【有的言官,為了彈劾而彈劾的指責劉綎,稱其:明知戰局不利,卻不願與李如柏會師,卻一意孤行,導致東路軍全軍覆滅時。】
【卻完全不提及,東路軍與南路軍之間,所存在的距離與地理位置等因素,也絕口不提,東路軍與南路軍,根本就沒有在赫圖阿拉城下,提前會師的作戰安排。】
【還有禦史周師旦,彈劾稱劉綎的“軍紀渙散”,其部川兵“沿途劫掠村落,致民怨懟起。”卻絕口不提,東路軍糧餉斷絕之事。】
【他們還彈劾劉綎,其部誇大“兵力虛報”之實與“治軍不嚴,未戰已多有逃兵。”之事。】
【其中,戶科給事中官應震,在核查軍籍後奏稱:劉綎所報“兩萬川兵”實際僅萬餘人,有“虛冒糧餉”之罪。】
【然而,他們也絕口不提,大明王朝這一種情況的普遍性,以及軍籍上的士兵名冊,為何沒有被他們消除的原因。】
......
【在諸多儒生言官的彈劾之下,都在把整個“薩爾滸慘敗”的罪責,全都終究到各路大軍主將的身上。】
【所以,他們從一開始,就在各路大軍主將的身上,找出導致“薩爾滸慘敗”的主要原因與責任。】
【至於,那些在戰前的催戰奏書與大明皇帝的催戰旨意,已經完全被忽視了。】
【還有,文官監軍,遙控指揮,以及糧餉不足等問題,也在他們的口中,成為了不會影響戰役結果,客觀小因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