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戰役慘敗之初,遼東局勢情況危急,慘敗之罪,尚沒有被判下罪責之前。】
【此時還在擔任遼東經略的楊鎬,便舉薦李成梁的第三子李如楨,擔任遼東兵總之職,並讓其駐守鐵嶺城。】
【然在李成梁的九子當中,能力最出眾者乃長子李如鬆,作戰最為驍勇者乃五子李如梅,能為將者仍四子李如樟與二子李如柏。】
【然而五子李如梅因傷半廢與身體等原因,早在萬曆四十年1612)已病逝。】
【四子李如樟,也因遭遇各種原因,不願加入派係鬥爭,早不在軍中擔任要職。】
【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明遼東王李成梁一門,在李成梁去逝之後,因李如鬆與李如梅早逝等原因,已是日薄西山之勢。】
【三子李如楨,雖也是楊家將門之後,早年時期也有軍旅生涯,但其軍事才能,完完不及其餘幾人。】
【因受父蔭之因,很早就退出軍旅,長期在大京城之中中擔任錦衣衛指揮使正三品)。】
【此時的遼東將門李家,雖仍有威望尚再,但其子孫後輩之中,雖有不少人在擔任地方武軍一職,但卻是已無能擔當軍事大任的後續之人。】
【因此,急於要穩定遼東局勢的情況,此時還沒有被治罪的遼東經略楊鎬,便舉薦了李成梁的第三子李如楨,來擔任此時的遼東總兵,並讓其鎮守鐵嶺城。】
【畢竟,李家在遼東地區的威望尚在。】
【在薩爾滸戰役的慘敗之後,遼東地區已經不是大明朝廷官員當中,人人都想衝上來啃上一口的香餑餑了,反而成為了一塊燙手的山芋。】
【楊鎬與眾多朝廷中的文官大員們,在此時都認為,李成梁的李家的根基,仍在遼東。】
【李家若是想要保住其李氏一門在遼東的根基,那必然會接下這燙手山芋的同時,還會全力禦敵。】
【然而,楊鎬與朝廷文官集團,讓三子李如楨此時擔任遼東總兵,更多考慮的,並不是李如楨的軍事才能,而是其李成梁在遼東區的餘威。】
【隻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李成梁的三子李如楨,確實沒能扛起遼東將門李家的這杠大旗。】
【因長期在大明京城之中,擔任錦衣衛指揮使正三品)的李如楨,也確實無治軍之方。】
【因此,李如楨到任不久後,楊鎬便以讓李如楨駐沈陽,其政治目的,就是告訴遼東地區的百姓,李成梁的李家,尚有人在。】
【而鐵嶺實際權力,便交由參將丁碧進行負責,李如楨隻是鐵嶺城名義上的最高的軍事主官。】
【隻是,楊鎬等人並不知道,鐵嶺參將丁碧,早已被李永芳,以重金收買,策反,投了努爾哈赤。】
【楊鎬也正是因為鐵嶺參將丁碧的投敵,在萬曆四十七年1619)的九月,被追責下獄,直到兩年後,被判處死刑。】
【而在天道曆史進程中,楊鎬最終的下場,因大明派係的爭鬥等原因,在被判處死刑之後,在獄中經曆了多次,推遲死刑的執行。】
【最終,在牢獄中,呆了九年之後,直至,崇禎二年才被執行死刑。】
【而楊鎬在天道曆史進程上的後世,被後世人評為:“庸才掌兵。”】
......
大明神宗界。
民間:
百姓甲:“這楊鎬,也算是罪有應得了,‘庸才掌兵’的評價,確實很是貼切。”
百姓乙:“要是,薩爾滸的慘敗,他的責任非常大。”
“雖說有催戰的原因存在,但是他不能頂住壓力,也沒能拿出,說明上麵的軍事策略,就是其軍事才能匱乏的表現。”
“還想學李化龍的“分兵共進”,也不看看,遼東的局勢能與播州的局勢一樣嗎?”
“真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典型。”
百姓丙補充說道:“他到任遼東經略的數個月的時間,居然組織不好情報係統。”
“還發現不了他的那個“分兵共進”的戰略計劃,早已經被漏泄的事件,就可以知道,後世人對他的“庸才掌兵”的評價,真是一點也沒有錯。”
百姓丁也說道:“就是,要不是那鐵嶺參將丁碧,背叛了大明,投了努爾哈赤。”
“說不定,薩爾滸的慘敗的軍事責任,還真給他逃脫了。”
“連誰被收買,誰被策反了,也不知道,還很以重責,他楊鎬被判死刑,一點也不冤。”
......
【萬曆四十七年1619)的四月底,楊鎬被追責問罪,詔回京城。】
【六月十六日,努爾哈赤突襲並占領了開原城,守將馬林戰死,開原城中軍民與百姓,遭遇屠城。】
【史料記載,開原城被屠城軍民,超七萬眾。】
【六月二十二日,大明朝廷正式頒下旨意,認熊廷弼為新任遼東經略。】
【不久後,鐵嶺參將丁碧,得知消息時,立即就通過李永芳,讓努爾哈赤趕快拿下鐵嶺城,並提醒道:若熊廷弼到任,一切將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七月二十五日,努爾哈赤親將近率六萬後金大軍,從三岔堡越邊牆直撲鐵嶺城。】
【雖說努爾哈赤是率軍偷襲鐵嶺城,但其行動被明鐵嶺哨兵,無意之中發現。】
【在後金大軍到達鐵嶺城之前,鐵嶺城中的眾多百姓,已經紛紛連夜南逃。】
【同時,還有兩隊救援的傳令兵,一隊往南,向沈陽救援。一隊向北,向蒙古救援。】
【清晨,後金大軍抵達鐵嶺城下,並迅速占據了,東南龍首山,切斷了鐵嶺城與沈陽城之間的道路。】
【努爾哈赤次軍事大營設東南龍首山上,並將城座鐵嶺城,東,南,西麵以重兵圍之,僅留北麵。】
【而鐵嶺城的北麵,也早不是大明軍事掌控之地。】
【很快,努爾哈赤下令,讓火炮,戰車,雲梯等攻城器械,立即進行三麵強攻。】
.......
【鐵嶺守這方麵,以早已叛變投敵的參將丁碧主持大局。】
【此時的鐵嶺城,除了參將丁碧之外,還有遊擊將軍喻成名,史鳳鳴,李克泰三人為守城將領。】
【但是城中能戰的明軍將士並不多,在軍戶名冊上,雖說仍然數千將士,但現實情況,此時的鐵嶺城中能帶甲的守軍,僅僅隻有兩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