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二年1621)3月10日,努爾哈赤率5萬八旗軍從薩爾滸出發,沿渾河水陸並進,一路西進,向沈陽進軍。】
【一路上,努爾哈赤以探馬先行探路,並令大軍隱密前行。】
......
【遼東的局勢,在沒有了熊廷弼的主持之後,“夜不收”與原來的機動部隊,都已經被袁應泰新的軍事部署打亂,已經分散在這“空堡”中進行駐守與巡邏等任務。】
【加上,努爾哈赤這一次的進軍,采取的隱密偷襲的戰術,在進軍的路線上,早已進行了規劃與提前踩點。】
【因此,沈陽明軍方麵,完全不知道,努爾哈赤會在這個時候,舉大軍來犯。】
【3月12日辰時7至9點),後金軍抵達沈陽城東七裡處,並設下木城營地。】
【努爾哈赤得知,沈陽明軍方麵沒有任何防備與警覺,於是派少數老弱士卒至城下挑戰,誘使沈陽總兵賀世賢出城追擊。】
......
【此時擔任沈陽總兵的賀世賢,是一名由出身卑微的士兵,一路戰功,晉升上來的將領。】
【在戰場上,賀世賢以勇猛善戰,擅長使用四十斤鐵鞭衝鋒陷陣,而聞名。】
【賀世賢的作戰風格是一種“暴烈如火”風格。】
【這也使賀世賢,在這一年多下來,成為後金將領眼中的勁敵,在後金史料書籍《八旗通誌》甚至記載為“凡戰賀字旗,當以十圍一”。】
【由於,賀世賢是一步步的從榆林衛士兵起步,先積功至沈陽遊擊,後義州參將。】
【在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又因清河之戰的反攻中,率部疾馳出塞連破後金數寨,斬獲首級上百級,並從義州參將晉升為一方軍鎮副總兵。】
【在熊廷弼接任遼東經略後,也讓賀世賢這一類,是一步步從底層士兵,以戰功晉升上來的將領,都提到了更多的重用與提拔。】
【因此,賀世賢很快就被晉升為沈陽重鎮的總兵。】
【在《明史·熊廷弼傳》記載,熊廷弼在巡視沈陽時,賀世賢作為總兵陪同,並勸阻熊廷弼不要深入與越過撫順前線。】
【但熊廷弼的堅持行動,也感染到了賀世賢,因此,賀世賢每戰必身先士卒,作戰也更加的勇猛。】
【在治軍與訓練士兵方麵上,或許,賀世賢也是受到了熊廷弼影響,賀世賢對士兵的訓練也是非常的嚴格。】
【在熊廷弼推行“堅守漸逼”的戰術與戰略時,賀世賢是極為配合與執行者。】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初,在“夜不收”的情報下,賀世賢親自帶領機動部隊,連克灰山,撫安堡兩座被後金取去的軍堡。】
【並且在克灰山與撫安堡,兩度擊敗努爾哈赤的騎兵的反攻,因功移鎮沈陽,正式擔任沈陽總兵。】
【最終,努爾哈赤也因被熊廷弼推行的“堅守漸逼”的戰術與戰略之下,不勝其擾。】
【於是,努爾哈赤在萬曆四十八年1620)六月,努爾哈赤率領萬餘後金八旗兵,對沈陽城,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攻打。】
【賀世賢得知“夜不收”送來的情報後,果斷率部出城作戰,並進行急襲,在後金軍前鋒陣腳未穩時,果斷發起了突襲。】
【後金先鋒軍大亂,賀世賢趁機一路衝殺,並斬獲金後八騎兵首級154級,焚毀後金營帳三十餘座,迫使努爾哈赤於六月十七日率主力撤退。】
......
【此戰過後,努爾哈赤便不敢再輕易對沈陽動兵,同時下令撤出,在大明與後金交界的據點與軍鎮。】
【這也是熊廷弼,在遼東地區推行的“堅守漸逼”的戰術與戰略以來,也因這一戰,所取得戰略意義上的成效。】
【努爾哈赤不敢占據這些據點與軍鎮,熊廷弼寧願讓其荒廢,也不分兵占據,因此這些在明金之間的據點與軍鎮,就成為了廢棄的“空堡”。】
【為了應對熊廷弼推行的“堅守漸逼”的戰術與戰略,以及防止熊廷弼利用這一戰術,擴大戰果與無人區。】
【同時,也是為了穩固後金在遼東地區的戰果,努爾哈赤在這一戰過後,不得不將都城從赫圖阿拉遷至薩爾滸。】
【然而,讓努爾哈赤沒有想到的是,他什麼也沒有做,隻是大明萬曆皇帝死後,新任的皇帝登基不到一個月又死了。】
【以及,第三個大明皇帝登基後,他們居然把熊廷弼給弄走了。】
【在袁應泰一接任遼東經略後,立即就進行分兵,前去占據這些“空堡”,導致沈陽與遼陽城中的兵力空虛時,努爾哈赤就已經嗅到了戰機,。】
【特彆是,袁應泰向大明各地各省,短時間內求不到援兵時。】
【袁應泰依舊堅持自己的軍事主張,寧願讓明軍,繼續駐守這些“空堡”,寧願招募蒙古人為兵,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軍事主張是錯誤的時候。】
【努爾哈赤就已經在暗中謀劃,該如何奪下這沈陽城與遼陽城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
【或許袁應泰,在知道短時間內,已經無法從大明關內,快速的征集到十八萬援軍支援遼東時,就可能認識到了自己的軍事主張是錯誤。】
【但在政治上,要袁應泰承認自己的軍事主張是錯誤,這比袁應泰硬撐著繼續調度兵力,嘗試其它辦法穩住遼東局麵,還要難得多。】
【袁應泰本就是帶著對“平定遼東”的期望,從熊廷弼的手上,接下遼東經略的尚方寶劍的。】
【並且,在熊廷弼還沒有離開遼東之時,也一直在上奏彈劾與痛罵袁應泰與東林黨的錯誤軍事觀點。】
【在這種情況下,要袁應泰承認自己的軍事主張是錯誤的話,那將置東林黨於何地?置自己的政治仕途生命於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