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金大軍,加上32門重型火炮的炮擊下,擊潰了渾河北岸的川軍陣地後。】
【努爾哈赤立即讓四貝勒皇太極率,率領正藍,鑲藍,正白,鑲白四旗精銳騎兵強渡渾河,阻撓渾河南岸的明軍南兵撤退。】
【同時,還努爾哈赤還在這個時候,建立了後金政權,也是大清王朝的第一支“重火器營”,並將其名為“烏真超哈”重兵部隊。】
【由李永芳擔任主將,並讓李永芳招募熟練使用火器火炮的後金漢人為兵,同時也準許李永芳招降,願意效忠於後金政權的大明炮兵。】
【並一同將繳獲32門大明重型火炮,納入該營,由李永芳掌控。】
【除此之外,在渾河血戰結束後,努爾哈赤還為該營,增配了各式火炮,以及七千杆火銃組成火銃手大隊。】
【而在當時,努爾哈赤在宣布要建立“烏真超哈”重兵部隊後。】
【立即讓李永芳將32門重型火炮,全都移到渾河北岸,並構築臨時炮台,對南岸浙軍車陣實施晝夜轟擊。】
【《滿文老檔》記錄:“我軍炮聲震天,浙兵營中火器車連環爆炸,火光映紅渾河水。”】
【而四貝勒皇太極,則是利用後金騎兵機動的優勢,繞至浙軍右翼,切斷其向遼陽方向的退路。】
【大貝勒代善在努爾哈赤命令下,也率領步兵與戰車渡河列陣,等待後金炮營停止後的進攻命令。】
......
【浙軍的手中的佛郎機炮,射程僅僅有重型火炮的一半。】
【因此,渾河南岸的浙營,在遭遇對岸重型火炮的轟擊下,根本就沒有反擊的能力。】
【但好在,熟悉火炮運用的浙兵與戚家軍,早就在渾河南岸的陣地上,挖了足夠深的壕溝,並且大營也安置距離渾河岸邊較遠的位置上。】
【因此浙軍的大營,雖然有被炮火波及,並且靠近渾河的前沿陣地,也遭到了破壞,但大營所在的位置,並沒有遭遇毀滅性的轟擊。】
【河對岸的炮火轟動的目的,更多是為了掩護大貝勒代帶領步兵與戰車渡河列陣。】
【待後金軍對明軍南岸大營的浙兵與戚家軍,形成合圍之後,縱然是此時,天色已進入降色,但努爾哈赤還是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和攻打北岸的川軍大營一樣,四貝勒皇太極率領的四旗騎兵率領發起進攻,為大貝勒代善步兵與戰車大隊,吸引火力。】
【當後金人馬進入有效射程後,忍耐許久的戚家軍與派兵,立即以火炮與火銃齊發,對衝陣的四旗騎兵猛烈的打擊。】
【在大明王朝的軍隊中,若是要論使用與運用火器,那麼浙兵精銳,以及戚家軍,等同於大明皇家禁軍的神機營。】
【如果說川軍,給努爾哈赤上了一堂步兵戰騎兵的大課,那麼浙兵與戚家軍,就是給努爾哈赤上了一堂火器運用課。】
【大明的佛郎機炮,在戚家軍炮手的手上,極為精確,一炮下去,必然人仰馬翻。】
【戚家軍的火統手,也亦是如此,開火一槍,便能直接命中後金騎兵。】
【浙軍大營的陣地,雖然隻有四千浙軍步兵,但同樣都是精銳。】
【川軍以陣地戰,痛擊了後金騎兵,而浙兵則是精湛的火器技藝,給了後金騎兵狠狠的當頭一棒。】
【縱多後金騎兵,還沒靠近浙軍大營,紛紛墜馬,其餘騎兵見,也不得不調轉方向撤走。】
【而後金的精鋼騎兵,在接下來的整個渾河南岸的血戰中,前後總共傷亡三千多名精銳。】
【川軍與浙兵在抗擊後金騎兵的衝陣中,所取得的戰果,可以說是同等的。】
......
【四貝勒皇太極指揮的騎兵衝陣受阻,並損失巨大,而大貝勒代善指揮的步戰的推進作戰,也同樣遭受到了巨大的炮火打擊。】
【在麵對後金軍的楯車推進戰術,戚家軍采用了集炮陣與火銃三疊陣,進行應對。】
【當後金兵衝到明軍陣前300步時,所有的佛郎機火炮,以數門火炮一同集中炮擊同一輛楯車。】
【數炮轟擊,直接就將躲在楯車後麵的後金步兵與木構楯車,一起轟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