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有人認為,可以讓海州城中的物資轉移回山海關,並將海州設為誘餌,若是努爾哈赤占據了海州,必然會派重兵把守。】
【到時朝廷可以在山海關集結大軍,與遼陽大軍形成呼應,對海州進行夾擊,必能大敗後金叛賊。】
【然而,此時的袁應泰,已經完全落入了努爾哈赤的流言之中,讓其失了方寸,並沒能及時做出應對之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主要的是,袁應泰認為努爾哈赤在使流言計,其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分兵守海州,導致遼陽城中兵力空虛之後,直接舉大軍攻打遼陽城。】
【但同時,袁應泰也在擔心,努爾哈赤真的是繞開遼陽城,前去攻打海州。】
【因此,失了方寸的袁應泰,就出現了一種左右難以抉擇和左右猜想的情況當中。】
【而處在這樣情況的袁應泰,其實就是已經中了努爾哈赤的流言計的表現。】
【雖說,努爾哈赤這一計策,雖是流言計,但也是一計陽謀之策。】
【若是袁應泰想不出,破策之法,不管是守海州,還是守遼陽,都會中計。】
【袁應泰與努爾哈赤之間較量,努爾哈赤僅是用了一則流言計,直接就把遼陽地區的軍事主動權,給牢牢的把控在手上。】
【雙方軍事主帥的能力高低,自然已是一目了然了。】
大明神宗界。
民間:
有人冷言,狠狠的說道:“看到這裡,老子算是發現了,東林黨的速勝論,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
“遼東地區的局勢,一但沒有了熊廷弼之後,那袁應泰所做的一切,全都被努爾哈赤牽著鼻子走。”
“他們不是堅信,他們的速勝論嗎?他們不是認為,努爾哈赤與他的後金軍隊,不堪一擊嗎?”
“怎麼?”
“當真正與那努爾哈赤對戰起來,就變得如此的不甚,如此被動了?”
......
【在熊廷弼擔任遼東經略時,就多次建議要改革,要在關內與遼東的運輸路線的基礎上,要建立起一條從山東的登州山東蓬萊),至金州大連)的海運路線。】
【但大明朝廷的戶部,卻是堅持走陸路至海州,再至遼陽的運輸路線,並稱“金州礁石密布,不便卸貨”為由拒絕了改革。】
【在《國榷》中指出:“非海運不可行,乃肉食者不欲行也。”】
【然而,當遼陽地區失陷後,在天啟三年1623)由被稱後世人為“遼東三傑之一”的孫承宗擔任薊遼總督後。】
【令袁可立以山東登州為基地,組建五萬水師,並采用“水陸協同”戰術,收複金州後,普開始執行這一條海運路線。】
......
【在大明戶部與兵部堅持要分兵駐守海州,以及遼陽城中官員,認為當以合兵堅守遼陽城的兩種意見的衝突與爭議下。】
【做為遼東地區最高軍政官員的袁應泰,並沒能拿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一困難總是,也沒有魄力舍棄那一方。】
【這種“既要又要”的想法,又怎麼可能,做出能高於努爾哈赤之能的策略?】
【因此,袁應泰也錯過了,更合理的軍事布局的時間。】
【當天啟二年1621)3月18日,袁應泰在收到情報與得知努爾哈赤大張旗鼓的要繞開遼陽城,前去攻打海州時。】
【袁應泰還是沒有采用總兵朱萬良主張的“留精銳守遼陽,以偏師援海州”的應對策略。】
【而是決定親率主力出城,在遼陽城南五裡處列陣,試圖攔截努爾哈赤“繞道攻奪海州”的軍隊。】
【袁應泰認為,若是些戰,能一戰勝之,那麼遼東的局勢,就會從被動的局勢,轉至有利的主動局麵。】
【因此,袁應泰便抱著必勝此戰的意誌與信念,選擇了率領精銳出戰與努爾哈赤進行決戰。】
喜歡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請大家收藏:()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