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官集團,也順勢而為,將沈陽與遼陽失陷的大罪,自然全都指向了袁應泰。】
【同時,內閣次輔劉一燝等東林黨人,也在恰好的時機下站出來,為熊廷弼發言,並稱:“熊廷弼此前守遼未失一城。”】
【東林六君子之首的楊漣,更稱“廷弼守遼二年,雖未複寸土,然保障危疆,乃是功不可沒。”】
【楊漣更是率先站出來,批評同為東林黨人的兵部尚書張鶴鳴,稱其對熊廷弼的壓製,強調“熊廷弼之守禦策略,實乃遼東唯一可行之策。”】
【同樣是東林六君子之一的魏大中,也上奏指出,馮三元、魏應嘉等人,對熊廷弼的彈劾多為不實之詞,並求朝廷“停止對熊廷弼的汙名化攻擊”】
【內閣大學士之一的韓爌,也上奏《請起用熊廷弼疏》中稱“遼事敗壞至此,非熊廷弼不能收拾”】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時的年少的大明天啟帝明熹宗朱由校,看著大明朝廷上文官,對遼東失利之罪的各種爭論,以及反複的推諉與指責的行為時。】
【可能在這個時候,因沈陽城與遼陽城的失陷,讓明熹宗朱由校看清楚了什麼,與意識到了什麼。】
【在沈陽城與遼陽城沒有失陷之前,這些輔佐於他,並經通達移宮案”,助他登基為帝,自己並且深信他們,會幫助自己成就一番帝業的滿腹經綸的大臣。】
【在真正遇到大事之時,沒有一人敢勇於擔任戰事失利之罪的。】
【當初,明熹宗朱由校也是力挺東林黨的“速勝論”。】
【因為年少登基為大明天子皇帝的他,也有著一個建立功績之心,若是能在登基不久,就能即擁有一番功績,那是最好不過的。】
【結果東林黨的“速勝論”,不僅成為了一個笑話,更是讓眼前這一群滿腹經綸,以道德示人的大臣,隻字不敢再提的“速勝論”三字。】
【此時的明熹宗朱由校,雖是年少,但不是傻,也不蠢。】
【由其朝中的這些文官集團的爭鬥,以及爭論,每一段內容聽見上去,似乎是句句都離不開他這個大明天子帝皇,句句都像是要等自己下旨裁奪的事件。】
【看上去,自己像是擁有無上皇權,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在登基即位不久之後,明熹宗朱由校就已經隱隱發覺。】
【許多由頒布與下達旨意,其實都是由朝廷中的文官集團經過爭鬥與商議之下,再呈給明熹宗朱由校,蓋印後在下達的。】
【雖說這一種再正常不過流程,但讓此時才十七歲的明熹宗朱由校,總是覺得自己一種無形的力量所束縛。】
【因為在這個年紀裡,對於這種無形力量的束縛,是最為敏感的,同時也是最想擺脫的,更何況自己還是大明王朝的天子皇帝。】
【直至,遼東戰事的失利,沈陽城與遼陽城丟失,之前那些高談“速勝論”的人員,此時卻在推卸責任,沒有負起他們應有的擔當時。】
【年少的明熹宗朱由校,似乎想明白了一東西,又意識到了些什麼。】
【在這大明朝廷之中,他明熹宗朱由校雖是大明王朝的天子帝皇,但手上,並沒有實權。】
【自己所行之事,幾乎都要事事征得大臣們的同意之後,才能行之。】
【就連遼東戰敗,治所遼陽丟失的大事,朝廷中的大臣,第一時間,想的卻不是如何挽回危局,而是想著,怎麼把屬於自己的責任,給摘除掉。】
【若是這種情況,再長期以往下去的話,那麼他明熹宗朱由校是大明的天子帝皇,還是一個大明的傀儡皇帝?】
【如何與朝廷的這群大臣抗衡,並行使自己天子皇帝的權力?】
【當此時在年僅十七歲的明熹宗朱由校,在思考到這個問題時,腦子裡麵,很快就出現了一些身影。】
【而這些身影,便是在“移宮案”中,敢將朝廷文官大臣阻擋在乾清宮外的一群太監。】
喜歡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請大家收藏:()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