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魏忠賢傳》記載:魏忠賢,肅寧人。少無賴,與群惡少博,少勝,為所苦,恚而自宮,變姓名曰李進忠。】
【在大明宮廷中宦官名額,皆由禮部嚴格控製,並且有明太祖朱元璋,對宦官太監製定"幼閹易製"的製度之下。】
【想要成為一名大明宦官太監,不僅僅是“淨身”了就能成為宮中太監,還有嚴格的入宮的年齡的限製,被嚴格限定在10至15歲之間。】
【光是這一條件,魏忠賢就已經沒有成為大明宮中太監的資格與條件了。】
【因為,在這一年齡之間,其生理特征,如後淨身導致的嗓音,以及體態等,都能很好的培養成一名,太監該有的樣子。】
【最重要的這是,在這一年齡段淨身,活命機率也更高。】
【此外,在這一個年齡內,也不會有太多的社會經曆,畢竟,凡是有婚育史,以及混跡市井經曆的人,都會成為被淘汰的條件。】
【然而,魏忠賢不管是哪一方麵,都達不到,成為一名大明皇宮中的宮廷太監的,最基本要求。】
【但無權無勢,又超齡,又過婚育史的魏忠賢,最後還是成為了大明權傾朝野的“九千歲”】
......
【大明王朝時代,男人的法定婚齡是在16歲以後。】
【而魏忠賢之父魏誌敏,乃落第秀才,因患癆病,使家中越加困苦,在魏忠賢年僅十二歲時,魏誌敏就因病去逝了。】
【魏誌敏留下不多的家產,大部分也由已20歲的長子魏釗所繼承,之後在魏忠賢成為大明“九千歲”後,魏釗被明熹宗朱由校封為錦衣衛千戶正五宮武官)。】
【其母劉氏,在魏誌敏病逝後不久,便改嫁商人李榮德,魏忠賢因此成為李榮德的義子,改名李進忠。】
【而魏忠賢之父魏誌敏,雖是落第秀才,但因癆病緾身,家中無多餘錢財,加上魏忠賢少無賴,這也造就了,魏中賢不識字與“與群惡少博。”的習性。】
【在大明王朝朝代,在地方鄉鎮的地方習俗中,有“無父家庭之子,若遲遲不婚,會被視為家族之恥”的習俗。】
【其母劉氏為維護家族聲譽,也為了能讓魏忠賢通過成家後,走向正道,便有了急於讓魏忠賢完婚之念。】
【在《魏忠賢權謀史》的記載中:魏忠賢在17歲時萬曆十三年),其母親為了讓其走上正經路,便花錢為魏忠賢找了一門親事,娶馮氏妻子,一年後,育有一女。】
【然,成婚並成家,以及成為人父的魏忠賢,並沒有因此安定下來,惡習也未改,繼續混跡於市井之中。】
【很多其父魏誌敏為他留下的少量家產田地,以及其母劉氏,還有繼父李榮德,為其提供的資助,就被敗光民。】
【為了還債,其妻馮氏,因抵債改嫁,其母劉氏與繼父李榮德,也斷絕了資助。】
【加上,此時大明朝廷,剛剛經曆完對張居正的政治清算後不久,腐敗貪婪開始反彈與重生之期。】
【魏忠賢若是能老老實的務農守家,或許還能撐上幾年,但像魏忠賢這種情況之人,其家產田地,在當時的情況之下,想不被敗光,都很難。】
【走投無路,又無一技之長的魏忠賢,在得知,若是進京城宮中當了太監,就不需要種地,也能解決溫飽,不會忍饑受凍之後。】
【魏忠賢就有了,想要進宮當太監的想法。】
【於是,魏忠賢將自己的幼女賣了,又從其母劉氏變賣了部分嫁妝,以及繼父李李榮德的身上,求得了一筆路費後,踏上了進京之路。】
諸天萬界民間:
有人喃道:“聽了這天道對魏忠賢的盤點,怎麼有種,小人物逆襲勵誌成功,並名留千古的想法?”
也有人跟著說道:“陳勝不是說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嗎?”
“雖說這太監宦官,已經沒有種了,但還不是讓他魏忠賢,成為了天道曆史進程中,唯一的一個‘九千歲’的太監。”
有人反駁道:“胡說,誰說太監沒有種的?”
“這魏忠賢,不就生了一個女兒嗎?在魏忠賢發家得勢後,他們的長兄魏釗,都做了官。”
“我就不信,在他已經達到權勢滔天的情況下,會找不回他的女兒?”
“就算兩人不相認,估計暗中幫助與扶持也不會少吧?”
有人歎道:“這魏忠賢的成功,再次驗證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名言啊~!”
也有人說道:“這魏忠賢的條件,若是他不好賭敗家的話,估計能過上比不少普通老百姓,還要好不少的日子吧?”
有人喃道:“這或許,就是他的命數。”
......
雖然在諸天萬界之下,無數人還沒有得知,魏忠賢是如何,成為天道曆史進程中,唯一的一個“九千歲”,並且權傾朝野的大太監的過程。
但不妨礙他們當吃瓜群眾,聽上與看到,這種與大多數生活在底層老百姓,有所關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