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啥,貞觀四年的時候東突厥就被滅了,下麵的故事也是貞觀四年時發生的,李靖更是在貞觀十一年封了衛國公。可是唐三葬穿越而來的時候已經是貞觀十三年了。劇情出現這樣的紕漏是我開始時考慮不周。會魔改,大家就不要帶腦子看了。)
(誒嘿,這裡是腦子寄存處)
朝會
這次的朝會非同以往,是真正的百官來朝,不是以前的肱股之臣和心腹的研討會。這意味著大唐即將出現巨大的變故。
而且這變故將影響十年甚至百年的大唐。
……
長孫無忌憤憤地說道:“從前朝我開始就打草原十八部,難道要我在有生之年都看到草原十八部年年來進犯嗎?到今天徒增白發,還要我等到什麼時候去啊”氣得他胡子都要翹起來了。
“說得好”李世民大笑一聲,接著說到:
“打草原十八部,如果我們拿不下來那就又要受恥辱所以我們要全力合擊,徹底把這問題解決”
隨後使了一個眼神。
身邊的宦官立刻掏出禦令,宣李世民陛下聖旨:“大唐皇帝令,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合軍十萬,準備與草原十八部決戰”
“律在黃鐘,出師大捷”
“李靖遵命!”
李靖領命而去,帶著十萬大軍連夜奔襲而去。說是十萬大軍,李靖為了行軍快捷,隻帶三千兵馬。
三千大軍直麵陰山
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李靖騎在高頭大馬上,抽出寶劍,對著身後的將士們大喊:
“我們要直取惡陽嶺,不要希望糧草能夠跟得上,不要希望能睡覺”
“沿途下馬者,斬!”
烽火邊疆
李靖的誓言在寒風中回蕩,如同鋒利的劍刃劃破長空,十萬大軍士氣如虹,馬蹄聲震天動地,揚起漫天塵土,向著那遙遠的武揚嶺進發。
沿途,零散的百姓們紛紛閉門不出,在他們破爛但溫馨的屋子裡,望著這支如洪流般奔騰而過的軍隊,眼中既有敬畏也有期盼。
他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場戰爭,更是大唐能否安定邊疆、永享太平的關鍵一戰。
這是關乎他們能否平安的一戰。
而此時的東突厥,正沉浸在一片歡騰之中。
眾人齊呼“可汗萬歲”
他們以為大唐經過連年的征戰,國力已衰,又是趁機南下的好時機。
然而,他們卻未曾料到,李世民早已暗中籌備,決心一舉擊潰這股威脅大唐多年的勢力。
東突厥,朕,必滅之。
正月裡,惡陽嶺上,寒風凜冽,白雪皚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