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西德iii號的地表上倒塌的太空電梯已經墜落地麵。地表上殘留的數百台機仆正在拆解其結構。
兩艘突擊巡洋艦交替上前替換了與星港連接的運輸艦,充當星港在太空中的穩定錨。
而運輸艦則將眾多機仆和空貨艙全部投放回了沃西德iii號的地麵。
太空電梯本身甚至連帶地下的那個數萬噸的金屬基座都是熔煉過的金屬,這些材料可以回收並重新利用。
就在地麵回收開始的時候,之前運送材料到星港而滯留的機仆也開始了自己的忙碌。
龐大的星港內部結構被拆解,空置出大量的空間,多餘的材料被用於擴大其本身的麵積。
外形也開始逐漸變的細長。
一個尺寸超過三十公裡的巨型金屬骨架在一周內逐漸從一旁的船塢中延伸出來,漂浮在太空中。
無重力環境下數百台八爪將自己勾在無人戰機上在太空中飛舞,小心的牽引著這個不斷變長的巨大金屬結構。
隨著殘留的星港結構和船塢部分被裝配在這個骨架的一側之後,運輸艦開始回收部分貨艙。
這些貨艙裝滿了普通金屬以及一罐罐經過過濾的壓縮空氣和純水。
經過修改的星港如今就是一個巨大的密封平台,內部結構已經全部被拆除。
曾經部署在地麵的生產設備如今已經全部裝入了這裡。
壓縮空氣被填充進星港之中將其充滿,純水被用以充當散熱介質使用,一個帶著機械爪的巨型網兜結構在上方緩緩展開。這些構成網兜的結構是中空管道,包含純水被不斷的注入其中。
真空中缺乏介質對於生產平台散熱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不過廣闊的宇宙中永遠不缺含水的冰隕石。隻需要一點點簡單的重力牽引和設計,一個巨型熱交換裝置就能很好的發揮作用。
隨著智能工廠再一次開始運作,各種巨大的金屬結構從星港中被產出。
巨大的艦船龍骨逐漸被各種金屬結構覆蓋,倉庫中的稀有材料和常規金屬進行二次混合製作出大量的合金部件。
整個搭建流程開始快速運作。
這種毫無遮擋直接在太空中構建巨艦的行為引來了無數目光。
即便是對機械並沒有任何研究的凡人士兵也會在執勤的時候時不時將目光投降艦船舷窗外看看那巨大的金屬巨構的進度。
自從失去了納米蜂群,艦船的構建就變得複雜了許多。結構需要機械熔煉,金屬和金屬之間不再是宛若一體而是有了焊接和固定的痕跡。
不過這並不代表艦船結構的強度會下降,隻不過其美觀性變得不那麼好看罷了。
隨著一段龐大而複雜的中央船體結構被建設完成,星港最終被徹底拆解,設備被逐漸轉移至已經建設完成的中央船體繼續工作。船塢部分更是被融入了艦體底部的凹陷結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