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個小時過去了。
阿克斯的艦隊在一段網道中緩緩停下,維度空間探測反饋的數值已經達到了最低。
前方的網道通路已經不足以支持艦隊繼續行進了。
沒有靈族土著帶隊,沒人能弄明白這些複雜的網道會到達哪裡。
一路上網道內空無一物,沒有見到更多的靈族艦船,也沒有見到什麼奇怪的網道生物。
這裡仿佛被廢棄了一般隻有漆黑和死寂。
無法主動開啟網道大門,又找不到靈族可用的阿克斯小心的控製著艦隊開始緩緩後退。
要暴力脫離網道,最好還是找一些寬闊的位置。
畢竟沒人知道網道外麵會是什麼。
如果被拋入亞空間或許還好一些,可是一旦被拋入現實宇宙就會變得極為複雜。要知道網道不光可以在太空中展開,甚至還能在星球地表展開。
龐大的艦船一旦突然被拋到星球表麵上,哪怕是以鐵人的科技也是一樣。
巨大的重力會突破反重力裝置的極限,這些最小十幾公裡的艦船都會在引力作用下被直接撕成兩節,出現艦體破裂等等問題。
尤其是最後方兩艘滿載的運輸艦。
艦船恐怕會按照下方貨艙的分割位置斷成一地玉米粒。
而這種情況還是最好的一種。
直接被拋在恒星附近被引力直接捕獲恐怕會更糟糕。
為了確保脫離之後艦隊不會被徹底拋散,阿克斯還得做一件超出帝國想象的事情。
八艘艦船從成串的陣列逐漸靠攏。
最後變成首尾相接。
納米蜂群開始吞噬艦船本身並且將物質以及許多完整的艦體結構直接送到了佩克塔羅號上。
兩艘運輸艦被彎折艦體成為環狀將佩克塔羅號當做核心圈在中央。
工業艦逐漸下沉來到佩克塔羅號的下方位置,艦體形狀逐漸變化,向著兩側傾斜展開,空置的艙室被展開如同一張巨口從下方吸住了底部裝甲。而四條突擊艦則被融入了兩條貨艦上方,艦身結構消失,艦首結構被保留。
整個艦隊變成了一個中間有著橫杠的一座陀螺狀太空堡壘。
艦船融合並不光是單純的結構變化。
能量線路,護盾模組也被徹底改變。
阿克斯從未懷疑過自己核心資料庫中記錄的信息。
既然上麵標注了武器威力越大越好。
那自然就是越大越好。
所有艦船在海量的納米機械作用下被融合,澎湃的能量反應在整個巨型機械結構中湧動。
尺寸超過三十公裡的三塊平行金屬片逐漸在整個堡壘中央的結構位置被構建。
巨構武器機械災星炮(chanicdoostarcannon)
金屬片上布滿了各種機械裝置、管道和閃爍的能量節點,以及海量的能源諧振器。
這類武器不屬於標準構建。
在必要的情況下其尺寸甚至能擁有半個恒星大小。
但是這確實是當前阿克斯能構建的威力和體型都最大的武器了。
佩克塔羅號的反物質能量核心以及最下方工業艦的能量核心被轉移到一個水平線上。
與重型突擊艦艦首長矛武器相同的單分子裝甲開始在中央位置呈漏鬥狀被構建。
整個堡壘從一個陀螺變成了一個倒立的傘狀結構。最大橫向直徑三十公裡,長度超過七十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