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機盎然滿山河。”
不相伯仲,這是周圍人對劉子軒的這首詩的評價。
在場的都是長安頂級二代,不是五品大員的孩子,你進不了長安的這個國子監。
最有錢的人家,當然會請最好的先生夫子教他們。
在大唐文人圈子,做詩隻是基本!
後世收錄的四萬八千九百首唐詩,這都不是大唐詩人的全部。
光李白那樣的大詩人一個人一輩子,就寫下超過五千首詩。
可是傳到後世的不到五分之一,大部分還不被大多數人知道。
李恪感歎,真不愧是大唐盛世,連這些不到十二的孩子都能張口出詩。
李恪轉身想走,卻聽到劉子軒的嘲諷。
隻聽劉子軒嘲諷道:
“怎麼,蜀王殿下這就要走?莫不是怕了?”
李泰這個小胖子,完全不把李恪當自己哥哥,也跟著嘲諷。
“不要為難我三哥了,他本來就不會什麼詩詞,在皇宮就被博士說,孺子不可教也。”
世子人群中還有人來了一句:
“聽說蜀王殿下還往嬪妃院子丟大便!是真的嗎?”
李泰好像在炫耀自己的戰績一樣:
“當然了!我三哥敢作敢當!是不是啊三哥。”
在場不少人得到確切答複都覺得惡心。
人家都這麼騎著你脖子拉屎了,李恪不說點什麼那就不是李恪。
李恪腳步一頓,回頭笑道:
“小爺隻是不忍看你們輸得太慘罷了。你們一邊學著大人作詩,一邊說這些醃臢事,我都替你們覺得惡心。”
說完,李恪還表現出一副惡心的模樣。
眾人都被李恪惡心到了,明明是你乾的,憑什麼賴我們?
劉子軒說:
“蜀王殿下,不要東拉西扯的,你就說你會不會作詩吧。”
李恪緩緩踱步上前,目光掃過眾人,朗聲道:
“我不是不會,是怕你們輸的太慘!”
“春潮帶雨潤如酥,
桃枝綻蕾韻自殊。
學府俊才爭比賦,
不及田間一野夫。”
此詩一出,眾人先是一愣,而後細細品味,隻覺妙不可言。
田間野夫雖無多少學識,卻能感受春天最質樸的美。
而這些國子監的世子們,詩作雖佳,卻少了那份天然。
劉子軒臉色一白,他原以為李恪要逃走,卻不想被反將一軍。
李泰也收起了笑容,眼神中多了幾分忌憚。
李恪看著二人,又看向其他世子,說道:
“諸君不要隻會堆砌無用的辭藻,華而不實,這世間萬物,皆可為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