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大臣們有的默默不語,有的則在心中盤算著自己的利益。
就在這時,李世民發話了。
“好了,你們都彆吵了。此事關係重大,不可草率決定。”
李世民掃視了一圈大臣們,
“諸位愛卿,對於此事,你們有何看法?”
大臣們麵麵相覷,誰也不敢輕易發言。
畢竟,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無論支持哪一方,都可能會得罪另一方。
過了一會兒,一位老臣站出來說:
“陛下,臣以為,此事需慎重考慮。
梁師都確實是個隱患,但如今國家財政緊張,貿然出兵恐有風險。
不如先加強邊境防禦,等待時機。”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
“陛下,臣同意他的看法。
我們可以先發展國內經濟,充實國庫,等有了足夠的實力再出兵討伐梁師都。”
蕭瑀見有人反對自己,心中更加著急。
“陛下,不可錯失良機啊。
梁師都如今勢力漸弱,正是出兵的好時機。
若等他恢複元氣,再想討伐就難了。”
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蕭瑀說得有道理,但戶部尚書的擔憂也不無道理。
出兵討伐梁師都確實需要耗費大量的錢財和資源,而國家目前的財政狀況確實不容樂觀。
其實,當初李淵打到長安的時候,李淵就發現長安府庫的錢財早就不夠了。
所以說,大唐的建立真的不是看起來那麼一帆風順。
從李淵開始,大唐其實一直在缺錢。
先是大唐打天下,四處出兵,得花錢吧。
然後李淵接收大量官員,得花錢吧。
劉黑闥造反,大唐各地都有人響應,得花錢吧。
突厥來犯,李世民給人家報銷路費,得花錢吧。
但要論李世民願不願意打梁師都,李世民是願意的。
李靖每天都上同一份奏書,都是說突厥天災不斷,內部起義不斷。
為的就是讓皇上出兵。
李世民思索片刻後,緩緩開口道:
“蕭愛卿所言梁師都為心腹之患,確有道理。
但戶部尚書與諸位愛卿所慮之財政困境,亦不可忽視。”
蕭瑀急切地說道:
“陛下,機不可失啊。李靖將軍已做好準備,此時不出兵,更待何時?”
戶部尚書連忙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