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這座昔日清朝的陪都,如今在冬日的寒風中顯得格外莊重。
皇宮內,同治小皇帝坐在龍椅上,雖然年紀尚幼,但眉宇間已顯露出帝王的威嚴。
他正在審視著最新的奏折,試圖在這錯綜複雜的局勢中,找到大清的未來。
此時,大臣崇厚快步走進宮殿,他的腳步在冰冷的地板上發出回響。
他跪拜在地,額頭觸地,恭敬地稟報道:“陛下,南方來使。”
同治帝抬起頭,稚嫩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好奇:“哦,使臣是何人?”
崇厚小心翼翼地回答:“是淳親王。”
同治帝聞言,頓時從龍椅上站了起來,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和不安:“淳親王?讓他進來。”
隨著同治帝的命令,宮殿中的侍衛迅速退至兩旁,恭敬地低頭,等待淳親王的到來。
同治帝的心中充滿了疑惑,淳親王作為皇室中的重要成員,他的到來必然帶來了重要消息,或是南方戰事的進展,或是朝廷中的變動,亦或是……
不一會兒,淳親王在侍衛的引領下,走進了宮殿。
他的步伐沉穩,麵容嚴肅,身上似乎還帶著一路的風塵。
他跪拜在地,向同治帝行禮:“臣,參見陛下。”
同治帝連忙走下龍椅,親自扶起淳親王,語氣中充滿了關切:“皇叔快快請起。”
淳親王站起身,深吸一口氣,他知道接下來的話,將會在盛京引起不小的震動。
而他帶來的消息,也將決定大清未來的走向。
淳親王站直了身子,他的目光堅定,語氣平靜而有力:“陛下,我已經加入革命軍,此次前來,是希望陛下能夠審時度勢,為了大清的百姓和江山社稷,考慮與革命軍和談,共謀國家的和平與未來。”
同治帝震驚地後退了一步,他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皇叔竟然加入了革命軍,這是何等的背叛。
但淳親王的眼神中沒有一絲動搖,他繼續說道:“陛下,大清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民不聊生,革命的浪潮勢不可擋。我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並非出於對皇室的背叛,而是為了拯救這個國家,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能夠生活在一個和平繁榮的新時代。”
同治帝的臉上交織著憤怒、失望和困惑,他問道:“皇叔,你這是何意?難道我們大清的天下就要拱手讓人嗎?”
淳親王緩緩搖頭,語氣中帶著一絲哀傷:“陛下,這不是拱手讓人,而是為了民族的未來考慮。如果我們繼續內戰,隻會讓外敵有機可乘,百姓遭受更多的苦難。與革命軍和談,或許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同治帝沉默了片刻,他意識到淳親王的話雖然殘酷,卻是不爭的事實。
皇宮外的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他們卻還在堅守著過去的榮光。
最終,他深吸了一口氣,緩緩開口:“皇叔,你的話我會考慮。但此事關係重大,我需要與內閣大臣商議。你先在宮中休息,待我決定。”
淳親王知道這已經是同治帝能做出的最大讓步,他再次跪拜:“謝陛下,臣願為國家的和平儘最後一份力。”
就在此時,慈禧太後從上堂的左側緩緩走了出來。
慈禧太後的話如同寒風中的利刃,割破了宮殿內的寧靜。
她的眼神中閃爍著怒火和不甘,步履堅定地走到淳親王麵前,聲音冷冽:“老五,你身上流的也是愛新覺羅家的血脈,有你這麼勸我們向漢人投降的嗎?”
淳親王抬頭,目光堅定地迎向慈禧太後:“太後,蒙古的王公貴族們已經向革命軍投降了!您怎麼還不明白呢?您靠著東北這一隅之地,如何能和漢地幾萬萬漢人相抗?元首已經派人過來了,如果今天得不到答複,就會派兵進行北伐,革命軍常規兵力高達一百五十到一百七十多萬,您靠著關外這點人能撐到什麼時候?”
同治皇帝那張原本還算平靜的麵龐,此刻卻因極度的震驚而扭曲變形,他瞪大雙眼,難以置信地望著前方,嘴唇微微顫抖著:“什麼?竟然多達一百七十多萬?那……那馬岱到底有沒有出兵啊?”
站在一旁的淳親王麵色凝重,沉默片刻後,他緩緩抬起頭來,目光堅定地直視著同治皇帝,但口中吐出的話語卻是異常冰冷:“此事關乎重大,微臣不能告知陛下。”
聽到這句話,同治皇帝隻覺得如遭雷擊一般,整個人僵在了原地。
刹那間,他心中所有的希望和期待仿佛都被這無情的言語擊得粉碎。
他的情緒再也無法控製,猛地一揮衣袖,怒不可遏地吼道:“好好好!就連朕的皇叔如今都不肯幫襯著朕了!這天下還有誰能信得過?”話音未落,他便憤然轉身,快步朝著門外走去。
隨著同治皇帝離去的身影漸行漸遠,那單薄的背影看上去竟是如此的孤獨與落寞。
儘管他內心深處早已清楚局勢已然難以挽回,但要讓他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成為一個亡國之君,這種痛苦實在是太過沉重,令人難以承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