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點半,各公司中層和集團總部中層一把手,都在自己辦公室等待開課。
而集團和各公司管理層員工,集中在集團或者各公司自己的多功能會議室。
金安集團的培訓參加率,是集團工作考核的一項,和當月績效獎金掛鉤。
本身這樣的課程,一般是針對主管級和基層員工的,之所以中層都來聽,是因為課堂的主旨是思維訓練。
這次培訓,人力資源部隻對中層副職以下人員考核,中層如果有時間,也要求學習。
林小米的職級算是中層,可以在辦公室聽課。
然,辦公室經常處理業務,她不想被打擾,於是去了培訓中心,和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參加培訓。
培訓馬上開始了,她發現,林小晨不在。
微信給他留言,未回。
電子簽上,顯示是沒簽到。
不知道乾什麼了,想想,那麼大人了,他自己的事情,自己真沒時間管了。
這堂課不僅對於寫作的思路訓練,也是思維訓練。
王老師提出:萬事萬物皆有結構,皆是框架,皆成係統。
結構化思維是一個“會聽、會說、會想和會寫“的職場人,能夠把逐步積累的知識係統化、層次化、綱目化的歸納與整理並應用,做到既客觀,又全麵。
結構化思維的外顯是表達,用清晰的思路,有效解決工作交流和溝通中的各種難題;內顯是寫作,用簡潔的語言,處理總結彙報、內外部行文及ppt演示彙報等工作。是一個人在寫作、彙報與溝通中高效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王老師指出:海量碎片知識和信息的時代,寫作絕不是簡單的抄抄寫寫,更不是平時不積累、臨時抱佛腳就能完成的。
開頭王老師通過“明太祖朱元璋曾經痛打戶部尚書茹太素”的故事破冰:
茹太素上報一篇奏折,大約1多萬字,朱元璋聽到一半,發現說不到要點,又臭又長,氣得把他叫來,打了一頓。
老師培訓中提出:向上級彙報工作思路,與同事聯絡郵件,給客戶寫一份方案,都是一種目的性極強的寫作,需要有說服對方的能力。
比如,你作為生產總監,因為工作量大,需要增加兩個生產專員,但是你怕人力資源部以編製已滿拒絕你。你要說服上級領導,說服人力資源部,至少得說明增加兩個人力會創造多少收益,會增加多少利潤。這就是你書寫的價值。
3個小時的課程,在林小米看來,全部乾貨。
培訓結束,已經5點半了。
林小米意猶未儘。
人的見識,都是從實踐和學習中曆練出來的。
她自己出身平凡,但心懷大誌,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曆練,增長見識,開拓視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她回顧,老師的課程以成功人士入門款的四大名著之一的《金字塔原理》作為工具表達工具,也是結構化思維的工具。
老師說:表達意味著讓彆人“看見”你所“看見”的東西。
老師也說了一個著名作家的案例:這個作家入職後就進入了麥肯錫公司。當時,他最開始學的就是金字塔原理。他幾年時間,就從一個普通職員,成為麥肯錫的高級合夥人,還通過寫作,成為著名的作家。他之所以有如此成就,是因為一開始就學習和運用了金字塔原理的結構邏輯、成事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