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這個春節,對於黃鈴鐺和張豐這對夫妻而言,是難得的團圓時刻。
平日裡,他們各自為生活忙碌奔波。
他們的孩子遠渡重洋,在異國他鄉求學。
本以為春節孩子會回國與他們相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
他們不想讓孩子來回奔波支付一筆不小的開支,他們對著屏幕叮囑孩子要照顧好自己,好好學習。
張豐平時送外賣,春節期間平台業務量相對減少,他便有了幾天休息時間。
黃鈴鐺也一直在關注當下熱門的自媒體行業,看到不少普通人通過自媒體實現了自我價值,甚至獲得了經濟收益。
一天晚飯後,黃鈴鐺和張豐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電視裡正播放著一些自媒體創作者分享成功經驗的節目。
黃鈴鐺靈機一動,對張豐說:“豐哥,你送了這一年的外賣,肯定有不少故事和經驗,咱們也弄個自媒體賬號,把你的經曆分享出去,說不定能吸引不少人呢。”
張豐一開始還有些猶豫,他覺得送外賣的,能有什麼可分享的,而且他也不太懂這些新鮮玩意兒。
但在黃鈴鐺的耐心勸說和鼓勵下,他漸漸動了心。
說乾就乾,在黃鈴鐺的指導下,張豐開始了自己的自媒體之旅。
他們給這個抖音號取名為“豐說外賣”,寓意著由張豐來講述外賣行業的點點滴滴。
考慮到個人隱私問題,他們決定以臉部打碼的方式運營這個賬號。
張豐開始認真整理自己送外賣過程中的各種經曆:
有遇到惡劣天氣卻依然要按時送餐的艱難時刻;
也有收到顧客暖心感謝的溫馨瞬間;
有在複雜路況中爭分奪秒的緊張刺激,也有與同行交流經驗的寶貴心得。
他把這些故事和感悟一一記錄下來,然後在黃鈴鐺的幫助下拍攝成視頻。
在製作視頻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不少困難。張豐不太會使用拍攝設備,黃鈴鐺就一點點地教他如何調整角度、光線和焦距;
視頻剪輯也是個難題,他們在網上找了很多教程,一遍遍地學習和實踐,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和修改,終於製作出了一個個還算像樣的視頻。
當第一個視頻發布到“豐說外賣”賬號上時,他們既期待又緊張,不知道會不會有人關注。
當然,關注量不多。
不過,黃鈴鐺鼓勵他,慢慢來。
就這樣,張豐的工作,更加忙碌起來。
時光回溯到去年的某段日子,黃鈴鐺與梅香之間的情誼正處於如膠似漆的階段。
那時的她們,宛如親密無間的雙子星,常常聚在一起,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有一天,黃鈴鐺把丈夫張豐在股票投資上遭遇了挫折,不僅把家裡的積蓄賠了個精光,還背上了一筆不小的債務的事情,準備說給梅香。
在黃鈴鐺眼中,梅香是個經商天才,有著敏銳的商業頭腦和豐富的經驗,說不定能給自己出出主意。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黃鈴鐺約梅香來到了她們常去的那家咖啡館。
兩人在溫馨的角落裡坐下,點了兩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