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新聞聯播》花了將近兩分鐘時間,報道了陳然闖入法網決賽的消息。
另外c4國際頻道和c5體育頻道,也花了大篇幅報道陳然的新聞。
耐克在全國各處的分店,也第一時間掛起了陳然的巨幅海報。
陳然這個名字,在這一天裡無數次被人頻繁提起。
對於華夏許多家長而言,讓孩子們去學習網球,已經成為一種潮流。
這就是榜樣的影響力,陳然憑借一己之力讓這項運動風靡起來。
同樣一個誘人的記錄放在了陳然麵前,他能否打破張德培所創造的最年輕的大滿貫冠軍獲得者記錄。
又是在法網,又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十七歲華人少年。
十四年之前,張德培驚豔了職業網壇,而如今的陳然追隨了他的步伐,甚至如今的張德培還是陳然的教練。
那麼是否意味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張德培的弟子會去打破他本人所創造的記錄?
顯然這是最好的機會。
誰又能保證年輕的陳然能在之後的溫布爾頓和美網,繼續在法網的奇跡呢?
於是,眾多華夏媒體又將空前的注意力放在了另一場半決賽上。
世界第一,也是澳網冠軍得主的費雷羅對戰瑞士名將費德勒。
此刻的費雷羅,正處於其職業生涯的巔峰時期,名聲遠遠超過如今的費德勒。
除了那座沉甸甸的澳網冠軍獎杯外,費雷羅還連續兩年蟬聯蒙特卡洛大師賽的冠軍。
2009年之後,蒙特卡洛大師賽作為唯一一項非強製性的大師賽,含金量大幅度下滑。
但在如今這個年代,蒙特卡洛大師賽卻是最具含金量的大師賽之一,被譽為法網的風向標。
費雷羅能夠連奪兩次蒙特卡洛大師賽的冠軍,足以證明他在紅土球場上的卓越實力。
全世界都在看好費雷羅和陳然會師法網決賽,重現馬德裡大師賽的那一幕。
然而,攪局者出現了。
傲氣十足的費德勒,可不願意被外界視為一個工具人。
在萬眾矚目的第二場半決賽裡,費德勒也展現出了超凡的競技狀態,以一記接著一記天外飛仙般的擊球,將費雷羅拖入絕境。
競技體育的魅力在這一刻儘顯無疑。
隨著菲利普·夏蒂埃球場的觀眾們不斷發出一聲聲驚呼,費德勒以他犀利的正手,神出鬼沒的單反,還有多變的球路,華麗的攻擊,不斷向世界第一的費雷羅發起衝擊。
在持續了將近四個小時的鏖戰,費德勒以3比1擊敗了費雷羅,鎖定了另一個決賽名額。
陳然和費德勒,一個十七歲,一個二十二歲,他們都是職業生涯裡第一次進入大滿貫決賽。
更讓球迷們驚訝的是,這個來自瑞士的選手打球的樣子實在是太好看,太具觀賞度了,優雅的球風即使挑剔如巴黎球迷,都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天馬行空般的擊球想象力,也讓觀眾們直呼過癮。
其實費德勒在過去幾年一直是被職業網壇所看好的潛力新人,技術全麵、才華橫溢,但直到二十二歲,他都沒有進入任何一次大滿貫決賽,而和他同年的休伊特已經拿到了兩個大滿貫。
相形見絀之下,費德勒的表現的確大失所望。
甚至有也業內人士斷言,網球這項激烈的運動,如果你想兼具實用與審美是不現實的,勸費德勒早日改變打法。
但費德勒依然堅持自我,而在這一次的法網,他終於突破了四強的心魔,首次登上大滿貫決賽的舞台。
“所以我決賽的對手會是費德勒,而不是費雷羅了。”陳然安靜地坐在觀眾席裡,麵色嚴峻。
他職業生涯第一次大滿貫決賽的對手,就是未來的巨頭級球員費德勒。
其實站在陳然的角度,費雷羅雖然是當世第一紅土高手,但依然比費德勒容易對付。
第(1/3)頁
第(2/3)頁
因為像費德勒這種有著巨頭級彆潛力的球員,他在球場上有著無限可能,你甚至無法準確去評估即將一飛衝天的費德勒的真實實力,或許會是一場比賽一個台階。
何況費德勒的紅土球場實力從來不弱。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隻是屈居於納達爾之下的紅土法網第二人,而後者可是古往今來當之無愧的唯一“紅土之王”。
若是在其他時代,費德勒有可能也統治法網了。
所以說……如今因為我的關係,男子職業網壇已經變得麵目全非了。
此刻,在費德勒淘汰費雷羅進入法網決賽開心慶祝時,攝像機鏡頭也是第一時間對準了觀眾席裡的陳然。
隻是陳然臉色嚴肅,似乎在思考著什麼,根本沒發現自己出現在了大屏幕裡。
“為什麼陳然臉色不怎麼好看?”
“難道費德勒不應該比費雷羅好對付嗎?”
因為陳然的關係,許多華夏觀眾對於另一場法網的半決賽也非常關注。
可當他們通過電視直播看到陳然略帶嚴肅的麵孔時,心裡不禁紛紛發出疑惑之色:為什麼陳然的臉色如此凝重?
要知道就在剛剛央視主持人和嘉賓聊天時,還帶著幾分歡喜之色,慶幸陳然決賽的對手不是紅土第一人費雷羅。
所以陳然的表現有些反常。
等下有機會一定要好好問一下。
現場的觀眾也注意到了出現在大屏幕裡的陳然,有些家夥激動地蹦蹦跳跳,還揮舞著手臂和他打招呼。
但有些意外的是,陳然隻是淡漠地看了一眼大屏幕裡的自己,繼續陷入沉吟之中,沒有給出任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