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惠王所宣的太後懿旨,指的乃是先皇的德妃,本不算太受寵,妃位也並非最高。
隻是如今餘茂春姐姐已被列入叛黨,皇貴妃的封號也已遭罷黜。
依然在世的先皇妃嬪之中,就剩這位德妃的身份最高,於是被攝政女王奉為皇太後。
唐沂源當眾宣讀太後懿旨,封孫誌浩為長樂駙馬,與長樂公主同攝國政,並賜予攝政的全幅儀仗。
隨後宣讀了攝政女王諭令:由長樂駙馬孫誌浩總領天下勤王兵馬,總攝軍務。
孫誌浩接下了懿旨、諭令,並接受了全幅儀仗後,隨惠王而來的兩位內廷宦官為孫誌浩奉上了繡著四爪青龍的杏黃龍袍和九旒冠,以及代表皇帝權力的節杖。
孫誌浩在接過冠冕袍服和節杖的一刻,就自行成為了大寧帝國的攝政。
宗人令惠王唐沂源主持了敕封儀式和袍服交接後,便跪倒以臣禮參拜攝政。
同時,興安的新朝廷就以邸報的形式將此事通告天下。
孫誌浩當晚便在私邸設宴,款待了惠王一行。在大寧多有宗親藩王中,惠王這一支是最特殊的。
惠王一襲一直擔任大宗正院的宗人令之職,負責管理一切皇家宗室事務,其地位高於其他諸王,但卻沒有自己的封國,所以惠王一係是宗王而非藩王。
惠王一係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管理著皇室宗族事務,從沒半分差池,為人也中正謙遜,對待所有宗室都能保持公平公正,所以在宗室中也有著很高的威望。
席間,孫誌浩非常誠懇的向惠王請教了天下宗室對如今朝局的看法。
惠王說道:“如今天下宗室大部分都認同了長樂公主殿下的正統地位。
尤其是血詔公布天下以及昌德皇帝在雲州遭受的非人虐待與淩辱流傳出來後,絕大部分的宗室也都認為,昌德已無資格再忝居帝位了。
本來還有一些宗室藩王也想出來爭一爭,可長樂公主已然擁立了先皇德妃為皇太後。
再由太後敕封為攝政,這一下就占住了法統。其餘諸王在法理上已討不到便宜,況且現在你與殿下婚事已定,論實力天下諸王更沒人能相抗衡,也都隻能奉長樂公主為正朔了。
不過,老夫還有句話要提醒駙馬爺。如今的形式隻能是暫時穩定,要想長治久安,隻有一個辦法。
那就是戰事結束之後,你和長樂公主儘快誕下子嗣,然後由你們的子嗣承襲帝位,那樣才能徹底熄滅某些人們不切實際的幻想。”
這倒把孫誌浩說得有些不好意思了,隻好說道:“那倒是不急,先平滅了叛黨,恢複天下再說吧。”
七日之後,完成一切準備的孫誌浩,正式以攝政的名義下達戰爭令。
命令老帥梁烈為本次收複京師戰役的總指揮自羌海府出兵東進,其餘興安府、荊楚府、巴蜀府同時出兵合攻京師。
而興慶、豫章兩府兵馬全力向北推進,以迫使北境兵馬不敢前往馳援京師。
餘茂春數次想要派兵增援京師,但都因為興慶和豫章的軍隊北進攻勢過於猛烈,而不敢分兵。
孫誌浩自己也率領閩越的新軍主力,借路荊楚府壓向豫中府,把戰場分割成了西部、中部和東部三個戰區。
西部戰區進展最為順利,梁老公爺率兵各府聯軍沒怎麼費力就擊潰了京師的數道防線,前後不過20天,大軍便已經兵臨京城之外,將京城四麵合圍。
孫誌浩在豫中倒是打得不緊不慢,其目的主要是想讓三個戰區的敵人首尾不能相顧。東路的戰況則最為激烈,雙方的主力在齊魯之地血戰,一處處村莊屯堡反複爭奪。
但畢竟兩府的兵馬無論是軍糧夥食還是武器裝備,都大大得到了孫誌浩的加強,很快便以壓倒性的優勢不停地向北推進。
又過了十餘日後,京城之中已是暗流湧動。
原本禁軍和京營大軍的指揮官都是梁老公爺的舊部,隻是餘茂春、高曉鬆一黨掌權之後,清洗了大部分的將領,換成了自己的心腹。
可是其中的中下層軍官,大多依然是老公爺一手提拔起來的。
本來就很同情梁老公爺的遭遇,對餘茂春等奸黨心懷怨恨。
再加上信息情報部京城站的大肆宣傳和挑撥,很快軍隊和民間對叛黨的憤怒就達到了臨界點。
隨後,信息情報部的人就與數位禁軍和京營的中層將領策劃了一場兵變。
在大軍圍城的第18日深夜,在西門值守的守城部隊忽然打開了城門。
在城外早已等候多時的西北邊軍如餓狼一般的撲入了京城,隨後其餘幾處城門也先後被城內的伏兵突襲陷落,紛紛打開將城外的軍隊迎入了城中。
頓時,京城之中喊殺震天,很快各主要街道和軍民聚集區就有很多大嗓門的士兵呐喊:“城中的百姓不用害怕,我們是朝廷官軍,前來剿滅餘、高叛軍,與城中百姓秋毫無犯,望所有軍民鎖門閉戶,暫且於家中躲藏,注意家宅安全。”
城中的守軍一見到攻進城來的部隊,大都打著梁老公爺的戰旗,紛紛大喊:“大帥萬勝!”倒戈加入了攻城的一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