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1年6月,無儘的宇宙深空中,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正以驚人的速度——036倍光速,飛速前進。
這支艦隊的景象有些奇特,除了前方中心區域的一艘戰艦燈光閃爍外,其餘飛船的燈光全部熄滅,仿佛融入了黑暗的虛空。
這支神秘而強大的艦隊由君逸率領,自他摧毀蜥蜴人艦隊至今已過去了11年有餘。在這段時間裡,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種科技的研究當中。
他之所以如此投入地研究科技,其實是因為被蜥蜴人的攻擊深深刺激到了。在上一次激烈的戰鬥中,他竟然損失了整整八艘戰艦,儘管這個數量相對較少,但對於自尊心強烈的他來說,仍然感到十分丟臉和挫敗。
他曾經為每一艘戰艦精心準備了多層嚴密的防禦措施,然而,最終這些防線都被無情地突破了。這次失敗讓他下定決心要重新設計作戰無人機,並為它們全麵加裝強大的電磁偏轉護盾,以提升戰鬥力。
當然,目前為止,他僅僅完成了圖紙的設計工作,還沒有實際製造出這些新型戰艦。他計劃等到抵達巨蟹座55後再著手生產。
而此刻他選擇暫不製造,主要出於對資源的節約考慮。畢竟,他們仍處於深空航行之中,資源的消耗至關重要,能節省一點就是一點。
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便是對隱身塗層和電磁信號屏蔽這兩項技術的研究。實際上,他早已開始涉足這兩個領域,但由於認為目前並無迫切需求,所以並未深入探究。
然而,自從發生了蜥蜴人的事件後,他意識到這些技術的重要性,並決定投入更多精力去深入研究。
基於自身前期的研究成果和從蜥蜴人處獲取的技術資料,他將二者融合並進行了一係列的優化升級。
曆經數年的努力,終於在幾年前成功研發出了理想中的兩項技術。在完成相關測試後,結果完全符合他的預期。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將這兩項技術應用於所有的飛船上。
如今,他對自己的成果充滿自信,相信能夠有可能效避開與自己處於同等或更低科技水平的監測。當然,麵對更高級彆的文明,還是可以被發現的。
但至少在當前階段,他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隱蔽能力,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和艦隊的安全。
除此之外他還在抓緊的研究其他的科技,比如新型材料、引擎技術、武器技術、生物量子計算機等。
在新型材料方麵,他感到尤為緊迫,因為君逸已經做好規劃,打算到達巨蟹座55恒星係後立即著手建造一座巨構建築——戴森環或者是戴森雲。
至於為什麼不建戴森球,那是他覺得完全沒有必要,他不知道要在那裡待多久,而且戴森球耗費的時間更是天文數字!他用那麼資源建造戴森球還不如建造更多的戰艦!
他設計的戴森雲或者是戴森環都是圍繞巨蟹座55恒星係黃矮星旋轉的,雖然能量采集不如戴森球,但是在他的測算中已經足夠他的使用了。
等到了巨蟹座55恒星係後,他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建造戴森環還是戴森雲,現在連材料都沒有搞定,隻是空談罷了。
……
與此同時,在距離太陽係25光年之外的一個未知恒星係中,小行星帶內的景象熱鬨非凡。數百艘體長約一百五十米的小型飛船在各個隕石之間來回穿梭,猶如勤勞的蜜蜂般忙碌不停。
這些小型飛船的任務是采集小行星帶上的各種資源,包括金屬礦石、稀有氣體等,並將它們運往位於小行星帶外圍的艦隊。
在小行星帶外圍,大約有五百艘飛船靜靜地停靠在那裡,等待著小型飛船送來的物資。
這些飛船大小不一,最大的長達五百多米,最小的也有四百多米。每艘飛船都裝備精良,擁有強大的推進係統和武器裝備,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威脅。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小型飛船抵達艦隊,開始向大型飛船輸送各種資源和燃料。各種機器人開始忙碌地搬運著貨物,將它們妥善安置在船艙內。整個場麵秩序井然,效率極高。
在旗艦數據海內部,納塔正在觀看各個艦載ai發來的數據,在快速瀏覽完各個艦載ai彙報過來的數據後,納塔不禁非常的滿意:“不錯,再有一天左右就能裝完所需要的資源和燃料了,到時候我就可以出發了!”
納塔自從那次感覺到有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之後,本來是打算再待幾年就離開的,然而,他在材料技術和引擎技術等方麵卻遲遲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無奈之下,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推遲自己的離開計劃。
為了確保安全,他不斷向四麵八方發射探測器以保持預警狀態。隻要察覺到任何異常情況,他就會立刻逃離。就這樣,他在戰戰兢兢中度日如年,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
終於,在一年多以前,納塔成功突破了引擎技術的瓶頸,實現了024倍光速的速度。他迫不及待地開始建造飛船並準備逃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